“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是2019年广西定向选调生,2020年12月底被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派驻到桂林市全州县龙水镇辛田村担任党支书助理,接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接到通知时,我是既慌又喜,慌的是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兵,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所知不多,对于自己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心里还有些打鼓;喜的是厅党委领导对我委以重任,让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年多的驻村实践,我对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真学活用,扎实锤炼工作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驻村新兵,多少有点“水土不服”,难免会有“本领恐慌”,只有不断地学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我认为“三学”必不可少:一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因为总书记的讲话中就应对乡村振兴这场“大考”给出了方案,指明了方向。二是要学习政策。要认真学习中央、省(自治区)、市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研究政策、熟悉政策、掌握政策,才能发挥政策优势,及时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工作纾困解难。三是要学习经验。向书本、网络学习乡村振兴成效较好地区的成功经验,积极学习借鉴以往优秀驻村干部的典型经验,跟着群众、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经验。总之,就是要不断增强“充电补课”的紧迫感,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做到适应新变化,从容应对新挑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用是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把上面所学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应用到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吃透,用好用足相关政策红利,摸索学习到最适合辛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多管齐下,摸透摸准村情民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对症下药,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要摸准村情民意。我认为要摸透摸准村情民意要做到“两看三访”:一看前任工作队历年留存下来的扶贫档案资料,了解辛田村从贫困村到如今区示范村的发展轨迹、村庄变迁;二看地理环境,熟悉辛田村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交通区位、村庄布局、交通路网、林塘田土、商店、卫生室、公共活动场所等。一访村两委,主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广泛交流,交心谈心,听取了解发展现状、产业布局、人口规模等;二访普通村民,要积极深入到村里的老党员、农户家中,促膝谈心,广交朋友,了解人情关系、村“两委”运转、贫困程度等;三访贫困户,通过走访入户了解致贫原因、收入来源、实际困难等。在了解村情民意的过程中,还要始终秉持“三心”:一是要“热心”,新队员初来乍到,一些干部群众持有怀疑、观望的态度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同他们打成一片,增进理解、缓和关系;二是要“耐心”,推进某些工作急不得,要耐心把政策讲解透、宣传到位,调节矛盾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三是要“真心”,要真正做到为民解难题、为民做实事,真心实意引导村民发家致富、得到真正实惠。当然,我们还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将通过多方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比对印证,力求村情民意摸得准、情况实。
因地制宜,理清盘活振兴路子。行稳致远,进而有为。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当前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辛田村的振兴之路任重道远。经过前期的走访、座谈和调研,我们了解到辛田村目前的困境在于“鱼稻米”的产业竞争力不强,品牌效应弱,现有产业利润率低、收入增长后劲不足、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为突破辛田村目前的发展瓶颈,实现村民和村集体收入的双增长,驻村工作队坚持问题导向,在厅党委的指导下,精准施策,为辛田村的产业升级发展提出了四条思路:一是改变产业模式,实现产业由点到链的转变,加强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二是改善产品结构,根据辛田村禾花鱼养殖以及当地水质特点,开发鱼稻米产业。与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合作,采用中心最新研发的优质稻,在试种稻田里放养村集体经济禾花鱼,发挥绿色生态的价值,形成鱼稻共生的产业发展格局,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全州电视台、桂林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媒体以及直播带货、微信公众号推文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宣传“辛田鱼稻米”品牌,打造品牌价值,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节约成本,扩大销售量,增加销售收入;四是改变经营模式,首创“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政企”模式,村集体负责投入鱼苗、油糠等成本,并负责销售,村民负责管理自家稻田,利润采取村集体占4成,农户占6成的方法进行分配。理清了发展思路,如何将发展思路盘活转化为实际成果,真抓实干是前提。无论是定下哪一条发展路子,或是同时发展多条路子,都需要真干、实干、苦干,单纯依靠驻村队员、村“两委”或是广大村民,都实现不了目标,唯有三者凝聚共识、发挥合力,凭借自身优势各展所长,才能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才能结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才能真正实现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在这场人类减贫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中,有无数动人的故事时刻在发生,很荣幸我能在一线见证并参与祖国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这份经历将是我永远铭记的宝贵财富,“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在新征程上,我将继续怀揣着赤子之心,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实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奋斗的激情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