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号角全面吹响,在淡淡的麦香里,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巨变。乡村振兴逐步被提上重要议程,各级党委政府将乡村振兴列为重点考核内容,充分体现出对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在笔者看来,乡村要振兴,关键在“变”,要用“小变”促“大变”,让村庄实现村容村貌“变”,增收创收“变”,村干部干事氛围“变”。
“一朵小花”促“容貌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常态化落实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村干部、党员带头示范,清扫村庄、整洁家园、实现“一盆小花改陋习”,人人自愿保洁清扫,主动清扫,营造干净舒适的人居环境。巧用竹子编织竹篱笆,小菜园立即“升级改造”;村庄遍地种植花草,一入村口,映入眼帘的便是“百花争艳”;彩绘上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农村耕种图、民俗文化让人眼前一亮……从“一朵小花”的种植开始,“靓化”村庄就成了“新常态”,广大基层干部要从“小花”中汲取“经验智慧”,将村庄建设进一步细化。
“一颗橙子”促“钱袋变”。在我所在的乡镇上,村民依靠“一颗橙子”实现了增收,各村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发展了支柱产业,橙子、甘蔗、火龙果……一时间各村的“果篮”被装满,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以前的“山坳坳”也摇身一变,成了“水果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在拥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浪潮”,“网红经济”也迅速在各地村庄蔓延开来,“书记带货”“网红打卡”,一时间,不知名的小村庄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流量时代”也助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颗橙子”的效应,改变的不仅仅是村民的收入,带动的是村庄的全面发展进步。
“一个制度”促“作风变”。自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实行以来,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提升,村干部由“兼职”变为“全职”,“一肩挑”“设岗定责”“量化考核”一整套程序下来,有效倒逼了干部作风大转变,实打实为群众解决了众多难题。科学设置岗位分工,保证了人员配备,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细化岗位职责和责任清单,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找不到人、难找人”和人员忙闲不平衡的矛盾;定酬保障,大大激发了村干部干事热情,也吸引了一批优秀青年“返乡筑梦”;制度保障,通过严格落实带值班、会议、重大事项民主议事及请示汇报、财务管理、“三资”管理等制度,保障了村级组织运行的规范化。基层工作琐碎繁杂,该项制度的实行使得村干部报酬待遇“全职化”,工作职责“清单化”,工作开展“精细化”,干部作风得到明显转变,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农村基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