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清明,一年一追思。中华民族是一个最不缺少苦难的民族,也是最不缺少革命英雄的国家。她经历过“国破山河在”的凋敝,有过“烽火连三月”的残酷。于逆境中生长,产生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壮志豪情,滋生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报国信念。清明时节,回望过往,在破碎的历史舞台上,有一群人他们以“主角”的姿态冲锋陷阵,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扶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在奔赴远方中将人生活成了一首热烈、壮怀的诗歌。
诗意清明,诗累累,情切切。在缅怀先烈中,坚定如诗般让人热血的革命精神。
苦难是一首酸中带辣的“诗”,蕴含着“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革命牺牲精神。共产党是不怕流血牺牲的,敢于牺牲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100年来,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依靠的正是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南京大屠杀中,雨花英烈用生命诠释了信仰信念的力量,用鲜血印证了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们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传承先辈遗志,一代接着一代干,为远大理想矢志奋斗。始终做到不被利益所诱,不因误解所怨,不辞辛劳,埋头苦干,勇于面对事业中的考验,将忠诚、牺牲镌刻进共产党人的灵魂,书写以“小我”铸“大我”的人生答卷。
苦难是一首涩中带甜的“诗”,蕴含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革命斗争精神。无奋斗,不青春。青春是勇敢,是拼搏,是向上的力量。100年前,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打出了共产主义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新中国的胜利。今天,新时代也同样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青春的航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要将自己锻造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方面,向榜样看齐,用榜样的青春好故事激发出更多的青春正能量;另一方面,更需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敢于吃苦,乐于奋斗,与苦难斗争,把吃苦当成青春“必修课”,通过吃苦让自己“强筋壮骨”,获得成长的“甜蜜”。
苦难是一首苦中回甘的“诗”,蕴含着“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年党史,百年磨难;百年党史,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党史走过的百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人民群众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伟大的革命乐观义精神。在长征路上发生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些都蕴含着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既有对时局发展的客观认识,又有对革命胜利的必胜信念。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要明确革命乐观主义并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前途远见卓识的基础上,广大党员干部在抱有对实现奋斗目标的必胜信念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度,做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
苦难是锻造钢铁意志的力量,是生发革命精神的催化剂。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征程,以革命精神为引领,创造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