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我的入党故事:党的光辉照亮成长路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委组织部 吴利民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孩童时期,种下的一颗初心“种子”,随着个人成长,从乡村到城市、校园到社会,从少年懵懂到成熟稳重,一直沐浴着党的春风、滋润着信仰的细雨、普照着理想的暖阳,时刻认识到党的不凡、党的伟大,对党的认同和向往也与日俱增。

  童年懵懂率真,在长辈的话语中初识“党”。有关党最初的印象,是孩童在家的日子,老家院子里有一个爷爷辈,现在已经过世好些年了,他在火塘(火塘是在房内用土铺成的1米见方的土地,终年烟火缭绕,白天煮饭,晚上烤火取暖)上对我说的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时毛主席就像那东方的红太阳,是他们才让我们有了如今的好日子,你碗中能有这么多米饭,也是很来之不易的,是无数人努力换来的,你还不知道珍惜,还剩在碗里”,简直就是喋喋不休。也许这话并无太多深意,却是老一辈人最朴素的情感表达,毛主席和共产党在他们心中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于是乎,我心中开始闪过一丝好奇,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会使长辈们如此拥护,初心的“种子”自此埋下。

  少年春风化雨,在课本的故事里了解“党”。对于党的深入认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从思想品德课到社会课,再到之后的政治课,那时候还有点“心烦”,因为老师总是要求背诵,其实并未真正有什么理解和认识。印象深刻的就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门户大开,人民生活悲惨,但在五四运动之后,特别是建党之后,虽然革命依旧悲壮,但前途无限光明,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寻求解放。记忆犹新的是,语文课本中的无数经典,比如,《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那种无私和无畏,《为人民服务》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的话语。还有《纪念白求恩》《军神》等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文章,当时更多的是惊讶,但是随着逐渐成长,逐渐认知社会,越发惊讶的同时是无限敬畏。不知不觉中,那种精神、那份力量早已潜移默化地侵入大脑,扩散至血液,流遍全身。那颗初心的“种子”,在党的春风呵护下,春生萌芽,慢慢长大。

  青年担当使命,在青春的年华中加入“党”。大学求学期间,随着认识的加深,加入党组织的念头愈加强烈。大一期间,辅导员第一次通知可以写申请书,我就立刻写了入党申请书。但是想法变现还是有些难度,正所谓想到和得到,其间还差一个做到,而做到不仅仅是口头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学院名额又有限,果然,申请书一交就“了无音讯”。我为此在各项群团活动中更加积极,再加上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连续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孙伟院士奖学金等奖项,所在团队还获“建材总院杯”第七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二等奖,在担任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长期间,带领学院代表队在校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这一切被党组织看在眼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我又一次提交申请。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接到学院通知,参加积极分子培训班,然后一步一步在党组织的引导和教育下,加入了党组织。这颗萌芽的小苗滋润着信仰的细雨,扎根更深处,逐渐枝叶繁盛。
发布人:乘着叶片往前飞 发布时间:2022-5-18 09:18 收藏 阅读人次:4012

初审:杨南方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