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年轻干部“爬格子”的“三在”攻略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县委组织部 肖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对不少机关工作者尤其是初任公务员而言,公文写作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一筹莫展、黔驴技穷是常态。何故?说白了就是肚子里墨水太少。为文之道无捷径,唯有以苦为舟、以勤为径,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笔杆子”无不是在守正创新、系统思维、持之以恒上下足功夫,在宵衣旰食、焚膏继晷的“爬格子”日子里淬炼独立思考、逻辑思维、资料获取、总结归纳以及抗压抗挫能力,经历“怕写”“能写”“乐写”全过程,让青春在奋斗中无问西东,成就“格子达人”的人生芳华。

  贵在守正创新,以创新的“领先一步”成就“领先一路”。守正创新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守正,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辟见解和笃实结论,让我们在写作的掌握上少做重复功、无用功;而创新,知常明变,勇于开拓,善于创造,让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宽、走得更远。守正是创新的根基,创新是守正的升华。创新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充分的思考,积累优秀文章中的亮点和精华,自觉挖掘那些有新意、有创意的部分,进而做到贯通古今、推陈出新。年轻干部要把写材料当做学问去思考、去研究,善于分析形势、把握规律、总结概括、理清思路,通过反复审视、联想、重组、碰撞而产生灵感创意。只有这样,才能以守正抓住现象本质,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做到“棋高一着”;才能在以创新的“领先一步”成就“爬格子”的“领先一路”;才能在思维开发过程,分析、判断能力得到增强,想象、创造能力得到发挥,做到“技高一筹”。

  重在系统思维,以实践的“量体裁衣”推动“量身定制”。一篇好的公文是从更高的层次把握和指导工作,别人看得懂是前提,落到实处才是关键。写稿前“量体裁衣”,明确文种、格式及行文规则,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锻炼全局思维,周密策划、精心构思,搭好框架,构建结构,剪裁素材,组织提纲,又要逻辑缜密,主次分明,轻重得当,结构平衡,做到“言之有谋”不短视,只有这样才能轻松驾驭所写文稿。年轻干部若想实现文稿的“量身定制”,必须经常细学深学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级会议精神,从“他山之石”中汲取经验,走出机关扎实掌握基层情况,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多读多分析报纸杂志上刊登的优秀文稿,撷取有用的“素材”进行精简库存。唯有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日常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复思考、深入琢磨,做到“深挖洞”“广积粮”,才能厚积而薄发。

  成在持之以恒,以常态的“知识保鲜”强化“知识积累”。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材料工作是份鲜有人愿意干的苦差事,枯燥乏味、加班加点、劳心费神,如果把其视为谋生的手段、“向上爬”的跳板、换取领导重用的砝码,就很难感受到“爬格子”的乐趣,也很难在干部调整时保持平和心态。而如果把写材料视作从以文辅政、履职尽责,也许就会苦不觉其苦、累不觉其累,最终出佳作、出精品。再者,想要不断提升写作境界,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如果不坚持,就会如同石沉大海不见踪影。年轻干部要坚持写作、久久为功的同时,坚持读原著、学经典、取精髓,将学习原著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主动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以“知识保鲜”强化“知识积累”。唯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文稿写作时冷静从容、应对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时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发布人:宫筱轩 发布时间:2022-5-24 09:27 收藏 阅读人次:5559

初审:向阳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