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浙江婺城:长山长水间 共富新实践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委组织部 周广硕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长山乡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的西南部,桐溪、漪溪两条河流蜿蜒而过,6.1万亩森林郁郁葱葱,40余座山塘水库点缀其间,共同构成了这片南山脚下、盆地南缘的灵秀之地。

  作为离城市不远的“半山区”乡镇,长山乡有土地,有发展压力,但却没有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基础。人口流失特别是青年人口流失,让长山乡的产业发展陷入困境。近年来,长山乡紧紧围绕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激发不同主体活力,在长山长水间开创了共同富裕路上的探索实践。

  全域土地+科学种植,充分发挥农业规模效益

  近日,在金华市婺城区长山乡石道畈小麦种植基地内,一派忙碌的小麦开镰丰收景象。三台大型收割机在2000余亩的连片麦田中往来穿梭,高效开展抢收工作,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推广实践,长山乡石道畈村顺利落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该项工程从“集约设计、生态设计、创新设计”理念出发,引入海绵农业、生态挡墙、高效节水管灌等技术,实现生态修复、农田整治、建设用地“三治合一”,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集约利用。通过项目土地流转,周边资源入股的1051 户百姓获得稳定收入来源,实现集体与村民的“共富”。随着粮食单产的提高,江浙一带的农民已很少轮种水稻和小麦。但长山乡石道畈科学种植的前提条件下,再次尝试开展“小麦-单季稻”熟制的轮种,充分发挥土地规模效益,为夏粮安全贡献力量。一个月后,这片土地就将“摇身一变”,由小麦的金黄变为稻秧的嫩绿,在自然生机的更迭中实现农田高效利用和农业稳产增收。

  民企带动+村庄共富,真正走通“两山”转化通道

  近年来,长山乡紧扣婺城区赋予的“婺南旅游新地标”定位,充分发掘自身丰富的山水资源和人文底蕴,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探索走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经过两年的建设,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于2021年正式落地开园。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200亩,以被誉为“中华熊猫猪”的金华两头乌为IP形象,集智慧养殖观光、科普教育、美食体验、亲子趣玩于一体,是极具本土辨识度的农旅结合项目。开业以来,实现每年新增游客100余万人次,带来旅游收入超1亿元,还吸引了多家媒体的综艺栏目组前来录制,成了全区乃至全市人民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

  去年以来,长山乡在婺城区委的领导下,与周边白龙桥镇、琅琊镇组建了共创共富党建联盟,充分发挥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的牵引带动作用,为周边村庄特色农产品、民宿等产业发展“引流助力”,推动周边村庄的产业蝶变升级,落实落细共富最小单元,走出了一条“民企带动+村庄共富”的新路子。

  自然景观+人文脉络,擦亮文旅融合“金名片”

  长山乡人文资源丰富,乡内现存北宋期间的一览亭、东村桥以及两座明清时期的牌坊。近年来,长山乡以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整治为核心,融合历史古迹、集镇民居、自然田园等元素,打造了灵秀洞溪风光带,先后获评省级生态乡、省级美丽城镇达标镇,“琅琊—长山”列为省级风貌样板区试点。样板荣誉的背后,也是将无数游客“请进来”的成功实践。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在长山乡望山新村,油塘水库、荷花芯水库和乌石屏自然村相依排布,望山隐庐项目便坐落于此。项目由婺城乡贤等4位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设计,致力于自然肌理和人文脉络的有机结合,打造涵盖水库、商业、旅馆等多个区块的“园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诗意栖居图景。项目建成后,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美丽的长山长水之间,感受返璞归真的自然天性,长山乡也将擦亮这张文旅融合的“金名片”,探索更多共同富裕可行路径。

  接下来,长山乡将坚持“时间不停、奋进不止”的精神状态,扛旗争先、实干笃行,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增添具有长山辨识度、婺城辨识度的精彩一笔。
发布人:漱石 发布时间:2022-5-31 08:47 收藏 阅读人次:4060

初审:王战坤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