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想做这深山里的一棵树”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侗族乡人民政府 杨雄 姜谢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五月的贵州省万山区黄道乡,草木繁茂、郁郁葱葱,处处散发着盎然生机。

  一抹斑白流入这漫山翠绿之中,与绿染青山的盛景融为一体,刘泽水又进山了。

  “我想做这深山里的一棵树”

  站在黄道乡锁溪村油茶观景台上,俯瞰着眼前的青山绿林,54岁的刘泽水陷入深深的回忆。

  1968年,刘泽水出生在黄道,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的他对黄道有着深厚的感情。

  36年前,刘泽水从万山特区职业学校毕业后,当得知家乡在“招干”时,第一时间报了名。

  “我们都没想到他选择回来,那时候的学生可是‘香饽饽’呢。”刘泽水的哥哥刘泽海告诉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刘泽水的同学大都选择在城里工作,像他一样回到家乡的屈指可数。

  而在刘泽水看来,“无论做什么,只要是为我的家乡,我都觉得很有干劲。”

  “把根埋在地里”

  自1986年10月开始,刘泽水就与山林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上山巡查,就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如何让这眼前的荒山变成青山?

  积极动员群众植树造林,检查每棵树根埋得深不深、长势好不好,走村串户去宣传禁止乱砍滥伐……这些看似“不合时宜”的举动在当时并不是很受欢迎,甚至遭遇冷嘲热讽。尽管如此,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都雷打不动坚守在岗位,日复一日穿行在黄道乡的乡间小路上,身影活跃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只为守住一片绿。

  “以前这一片都是荒山、荒草!现在都是参天大树了,现在价值不可估计了。”指着丹阳村李家湾山林,刘泽水的笑声回荡在成行的树林中。

  不负选择,用心守护,这是刘泽水毫不犹豫的选择。从林管站到林业工作站到林业环保站再到环保水务林业服务中心,历经四次乡镇机构改革变迁的他,不改让绿意染青山的初心。“这个林业我还没有搞好,我就一直坚持在黄道,一定要把林业工作搞下去,使我们家乡的山林更美更秀。”当有单位想调刘泽水到城里工作时,他总是这样坦然回答。

  “把枝叶伸向天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林地面积从7万余亩增长至达9.34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38%到如今的67.5%,黄道乡逐年“添绿”。刘泽水考虑的从来都不是自己,而是为子孙后代守护一个美丽家园。

  因此,刘泽水对保护森林态度强硬,“谁破坏我的森林,我都必须把他绳之以法,我们这个工作得罪了不少人,甚至连我亲戚朋友都得罪。”时间回溯到22年前,收到一群众盗伐树木的举报,刘泽水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查明情况后,没收了树木,并严格执行处罚了盗伐树木的亲戚,严重“伤害”了对方的感情。

  为了制止偷砍盗伐行为,他白天上山巡逻,夜守卡点,不知不觉间头发渐渐变白了。也正因这种不徇私情的做派和锲而不舍的护绿宣讲,群众越来越支持理解林业工作,然而家人却因他工作繁忙而产生隔阂。“真的不理解,生二孩坐月子的时候,他都没照顾我。”聊起刘泽水作为丈夫的“不作为”,作为妻子的罗地梅总是感慨颇多,但看着丈夫每天起早摸黑,在发生森林火情时放下碗就冲在一线,她渐渐理解了丈夫的工作,出门时总是不忘叮嘱一句“注意安全”,让刘泽水倍受感动。

  现下正值森林防火的重要时期,刘泽水时而出现在校园开设的“森林防火小课堂”,时而在树林深处巡逻查隐患,时而又出现在古树名木的旁边,时而来到村民家门前,在他的“强势守护”下,现在黄道乡金丝楠木和红豆沙、银杏、榉木四类名木得以良好发展,枫木、冷木、马尾松、杉木、芭蕉树为主的780余棵古老大树保护良好,天然林、野生动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护、退耕还林、国家和地方公益林保护补贴等工作有序开展。

  看着漫山遍野绿意盎然,刘泽水谈起了他的退休规划,“退休了,我还会继续护林,让青山常绿。我想做这深山里的一棵树,把根埋在地里,把枝叶伸向天空……”
发布人:季晴栀 发布时间:2022-5-31 14:48 收藏 阅读人次:7333

初审:凌晨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

1习惯发布时间:2022-6-1 10:33

红豆杉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