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无论古今,写材料既是时代所需,也关乎个人命运。古人作诗词歌赋,今人写文著书。有人会说,古人给后世留下的传世佳作瀚如烟海,看来他们写材料是信手拈来,其实不然。杜甫在《偶题》中有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指出了创作诗文的重要和艰苦;卢延让在《苦吟》中更是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道出了作诗炼句之苦,后来,贾岛在他的《送无可上人》诗中加注了一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字里行间极言咬文嚼字时间之久、过程之苦。更有甚者,有人以兵喻文,林滋在《文战赋》中提出“士之角文,当如战敌”,将写文章比作对敌作战,战争的激烈性对抗性让写文章这件事变得更具战略意义,也说明文章可作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利器”,起到一招制敌之效果。
写文章苦在何处?其一辛苦。经常面临加班熬夜的辛苦,抓耳挠腮、绞尽脑汁的辛苦,用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来说再形象不过了,尤其是接到急难重的材料时,更无闲日闲月可谈。其二心苦,要经常根据上级指向、领导意向、风格导向行文下笔,最怕的是一变再变,最难的是一遍就过,很多时候都是写了又改,推了重来,反反复复,费尽心力。其三孤苦,从大楼一眼望去,灯火通明、最后才走的永远是写材料的,他们往往是一个人守着一盏灯,盯着一台电脑,对着一堆材料,长年加班顾不上家,他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单位就是家”。这三种苦其实“懂得人都懂”。
写文章为何会苦?时至今日,很多单位、部门都面临“一笔难求、一杆难立”的窘境,出现“谈材料色变、写材料腿软”的尴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有的不想写,遇到材料能拖就拖、碰到任务能躲就躲,长此以往,笔头生了锈、胸中无成竹,陷入“无人可写”的死循环;有的不会写,手上没有两把刷子,肚里仅有几滴墨水,无知于业务、无心于钻研、无奈于挨批,久而久之,“我不会”成了口头禅;有的写不好,既是硬着头皮上,一顿操作猛如虎,写出来的东西“四不像”,该关联的工作“八不沾”,要表达的意思“放空枪”,方法上出了问题。他们叫苦不迭、哀声连连。而能写会写愿写的那部分人同样有古人的感慨“写材料太苦了”,于是,他们成了同事口中的“材料狗”“夜郎神”“秃头佬”,“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尿黄水、省媳妇、费灯泡”成了他们的工作常态,这种苦既是身体上的煎熬,也是精神上的摧残,源于对写作的偏见,对套路的短见,因此写文章变成了最苦的一项差事之一。
写文章只有苦吗?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只要走上这条路,不写不可能,不苦不可能,不写好也不可能。但是苦另一面是甜,写文章亦是如此。在古代,写文章是博取功名的重要手段,如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他们是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写作大家、文字高手。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说,写文章带来的不只有苦,更有正向“溢出效应”。对单位来说,写出好材料既可以为其增光添彩,又可以为领导分忧,同时也能减少同事麻烦;于家庭而言,如果父母从事文字工作,躬耕文田、勤洒墨雨、热爱写作,那么能为子女带来良好的示范作用,形成优良家风,历史上的曾国藩、朱熹等深谙此道,修家谱、立家训、写家书,带来了一世门清。于个人而言,写文章的过程就是修炼自我的过程,既可以倒逼完善知识体系,逆向塑造能力链条,也可以调和心境、磨砺心智、摆正心态,显然孤独是写作的影子,但再孤独再不安,一路也挺过来了,意志力、自制力、坚韧力不可谓不强大。此外,文章写得好能为自己的事业增值、让自己的人生出彩、被别人高看一眼,同时文字是能留下来的宝藏,每每通过屏幕、纸媒看到自己的一些成果,惊喜之余也会忆苦思甜、动力满满,激励自己再攀文字高峰、再出文字硕果。
写文章怎么能不苦?磨刀不误砍柴工,方式方法最重要。首先要花时间“照着画描虎”。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写好文章,模仿是第一步。先试着按照规定的格式、语体的模式和约定俗成的表述方法模仿,了解基本的思路,熟悉基本的套路,把握特点要领,这个过程中不要心急,要学会积累与总结,努力达到学什么像什么。其次要花精力“看着虎画虎”。深入实际工作,结合具体业务,善于观察事物的动与静、繁与简、内与外,多提炼提纯,在模仿的同时进行局部创新、个别改造,努力画出虎的神韵姿态。这个过程中遇到壁垒要及时请教领导同事群众等“高人”,让认识再深化、思维再完善、写作更精进。最后要花功夫“画出心中虎”。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达到这种境界,就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需要长期钻进文章里,不达目的誓不休,将所观所闻、所思所悟、所学所知,结合所做所干,不断地打磨,持续地钻研,无限地创造,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最后送给各位笔友一句话:受得文章苦,方为人上人;苦有殆尽时,花有重开日。在文章写作中,要付出心动与行动,外加努力与实力,注重过程与结果,才能把最鲜活的素材采集上来,把最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把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把最丰富的经验总结起来,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让自己的文字之路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