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三十年未褪的基层“本色”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镇人民政府 林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摆脱贫困》出版30周年暨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三十年荏苒,再次细细品读这部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期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的著作,即使纸页微微泛黄,其中蕴含的真理伟力和思想伟力却从未“褪色”。

  未褪“治政之要在于安民”的“为民本色”。面对积贫积弱的闽东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明确点出贫困地区发展除了靠党的领导,还得紧紧依靠群众力量。同样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时代,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依然需要基层一线干部们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时刻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而走好群众路线不能靠权力压,不能靠小聪明骗,更不能“喊喊口号”做“表面功夫”,要眼睛向下、躬身于民,树立起正确的群众观点,疏通拓宽同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渠道,身要淋雨、鞋要沾泥,根植于群众之中,全心全意、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事,真正把民众的疾苦了解到、处理好,将民众的盼望把握住、实现好,深化“为民本色”,做到为民者“诚于中,形于外”。

  未褪“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的“拼搏本色”。身处基层,除了贴民更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改革发展理想的舞台也更宽广。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面对举步维艰的局面,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弱鸟先飞”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奋力拼搏,打破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为闽东带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境遇。因此,基层干部们在以辩证审视的战略眼光看待发展的同时,要以勇立潮头的拼搏劲头去推动发展,强化新时代“先飞意识”,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勇敢地闯,敢于画下“亿万千百十”的“第一笔”,保持有序高效的工作节奏,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全力彰显基层意气风发、放胆开拓的“拼搏本色”。

  未褪“滴水终究可以穿石”的“实干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的多篇文章里都提到了“滴水穿石”这项哲理,并将其运用在闽东地区摆脱贫困寻求长远发展的实践当中,这种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工作作风不仅是划破贫困困境的“利器”,对于新时代基层干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事业中均可受用。滴水穿石喻之于事,除了咬定目标、持之以恒,还阐明了事业的建设发展不可能一夜之间就翻天覆地,干事创业没有捷径可走,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渐进的,要看重那一点一滴为总体成功铺垫的进取,不能因为过度追求“跨越式”“戏剧性”的效果而漠视了脚踏实地的“实干本色”,陷入好高骛远的空想当中。

  未褪“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廉洁本色”。所谓“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自党成立之初,共产党人就肩负着廉政建设的历史使命。基层发展任重道远,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隐形腐败、新型腐败随时代变化而变形升级藏于其中,对广大基层干部而言既是挑战,更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一旦以权谋私、贪污受贿、鱼肉乡里,带来的不是人心的振奋,而是一派颓废与涣散。就似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所指:“自身不正,何以正人?”身在基层要时刻谨记修身为本的为政之道,做到廉不言贫、勤不道苦,强化自我约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使命的廉政风险,自觉接受来自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坚定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向纵深推进,实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方方面面厚植“廉洁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形容《摆脱贫困》这本书的意义的时候曾谦逊地说道:“若留下探索,后人总结;若留下经验,后人咀嚼;若留下教训,后人借鉴;若留下失误,后人避免。”显然,纵使时光飞逝三十年,书中承载着的万千道理依旧是照亮无数基层干部前行的指路明灯,让为民、拼搏、实干、廉洁的“基层本色”永不暗淡。
发布人:江浅 发布时间:2022-7-12 11:22 收藏 阅读人次:3217

初审:严格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