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村位于“十三五”国家级贫困县江西省修水县的西片区中心镇—渣津镇的西北边缘,与北面大椿乡、东面马坳镇相邻,位置优越。由老石门村和花园村合并组建,辖区面积广阔,达16平方公里,山岭众多,占比76.7%,成为“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自2018年村委换届、新班子上任、市城管局对点帮扶以来,石门村紧抓这一历史机遇期,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从一个深度贫困的边缘村到中心镇的“佼佼者”,并入选九江市首批“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
抓党建,强支部,筑牢基层治理堡垒。石门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全体党员“领头羊”作用,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建立了村级后备力量库。目前支部7名党员,3名80后,3名90后,大专以上学历半数以上。创新支部建设,加强理论学习,以“三化”建设提质增效为契机,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建党百年学党史、举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演讲比赛、建军95周年唱红歌,让广大党员群众在学党史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筑牢石门的产业振兴党建战斗堡垒,多次开展香菇大棚清扫卫生活动、桃园管护活动、黄桃套袋活动,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形成“支部引领、能人带动、产业支撑、机制保障”的集体经济模式,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补短板,强基建,提升民生保障能力。石门村两委把完善基础设施补齐民生短板摆在了重要位置,村两委班子想发设法,真抓实干,积极申报,多方筹资,新修杨津水大桥、增设沿山路护栏、添置校门口减速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村两委班子积极争资金争项目,于2019年新建一座标准化卫生所,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一应俱全,各种药品应有尽有,有效解决了村民平时的就医难问题。重教育、育新人,石门村重视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联合蓝天救援队多次对师生开展防灾救援教育活动,齐心协力、防范到位,将安全事故严控于萌芽状态。
兴产业,助振兴,铺平村民致富大道。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石门村紧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机遇期,以产业兴旺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点制宜,香菇基地、桃园基地、茶园基地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其中香菇基地建有10座大棚,以1.3万菌棒实现干香菇2万元、湿香菇6万元的收益。桃园基地初夏黄桃丰收5000斤,收益达3万元,吸引游客千余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综合收益20余万元。油茶基地占地近300亩,年初集合50余位本村村民将茶苗栽种。为延长产业链,带动更多村民踏上致富大道,石门村两委正在积极完善加工厂房设备,冷库、风干设备的安装,以实现香菇黄桃的冷藏存储、初步加工、包装成品、展销供货多产业链一体化运行。
倡新风,移旧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劲吹文明风,满目皆新景。近年来,石门村秉承“村规家训,村民族众必履践”原则,紧扣“举旗帜、明方向、强治理”思路,通过开展“板凳会”的方式,对移风易俗进行广泛宣传,引导群众抵制婚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倡导居民能够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从自己做起,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为给移风易俗提供“真金白银”,县交管局帮扶队捐赠50套餐具,供村民红白喜事免费借用,破除大量使用一次性碗筷的陋习。另外,石门村结合“党员星级评定”“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好人好事标榜”等活动,以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向善向上,共同践行道德伦理。经过以上举措的有效实施,石门村实现了100%的火葬率、烟花爆竹零燃放、家禽圈养,道路、集会广场等公共场所环境明显改善。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乡村振兴新启程上,石门村将以全新的姿态铿锵前行,融合自身优势,多产业联动发展,打造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绿、民风正的新时代模范新农村,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