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七夕将至,也是去年此时,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竹桥古村,来了一场“党建”与“古村”的完美邂逅,以创建“红旗党支部”为契机,通过“党建+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试点工作,强化党建引领、党员尽责、党群相依,在古村保护中不断“破题”,在产业开发中善于“解题”,在文旅兴村中勤于“答题”,坚持走出一条以农为基、旅游发力、秀美田园的古村振兴之路。如今的竹桥古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清如镜“泽润一方”、青砖瓦房“鳞次栉比”,干净整洁的乡村路、葱郁齐整的绿化带、丰富鲜明的文化墙、错落有致的村居舍,无一不让人感受到一股秀美及幸福新风扑面而至。
党建邂逅保护利用,让古风乡韵进一步“淳”起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乡村的老房、古桥、古塔、古井等老建筑,是悠久历史的“活化石”,是乡村的根和魂。自去年7月份以来,为加快竹桥古村古建资源“活化”利用进程,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助力乡村振兴,携手推进“大美金溪”新时代,根据县委安排部署,全面推动双塘镇古村古建托管工作,竹桥古村作为全县目前为止唯一传统古村落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有古民居109栋,竹桥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动全部在家党员积极参与托管工作,通过理清关系网、划清责任区等形式,严格按照“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的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干部管护古建筑,现完成76栋古民居托管,托管率达70%,这为下一步竹桥古村整体保护打造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今年竹桥古村再次启动古村古建维修项目,前期已对6栋明清古民居进行深度维修,下一步将对全村109栋古建进行保护性大面积急修,最大范围内保存好文物遗迹。
党建邂逅文旅兴村,让传统文化进一步“活”起来。竹桥古村是一个以雕版印刷书籍为标志的文化古村,历史上竹桥古村兴盛的根本原因是雕版印刷业的繁荣发展。竹桥古村的旅游定位突出其“书乡”文化特色,定位于“书乡”旅游形象,实现古村旅游业持续发展。通过大力挖掘、整理地方民俗文化,节日期间组织大型“穿越剧”汇演,节日期间,组织村民们通过舞手摇狮、跳马步灯等多种形式的民俗活动来展示当地“非遗”文化,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同时,大力发展文创基地,引入陶瓷、美术、古董修复等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特色民宿,吸引游客欣赏古村风貌,体验当地民俗文化。着力加强文化保护传承队伍建设,由镇党委牵头,在古村内挑选一批对竹桥文化历史有一定研究的年长者担任文化辅导员,定期向村民及游客宣传竹桥村的农、商、儒文化体系及传统古建筑知识普及,切实让传统古村落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进一步“活”起来。
党建邂逅古村产业,让集体经济进一步“火”起来。古村从改造之初,双塘镇党委就鼓励当地村民发展传统文化,时至今日,古村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土墙青瓦及传统的农耕民俗。同时,进一步鼓励党员带头投身农家休闲旅游业,通过“支部+党员+农户”模式,开办农家乐、创办民宿、打造多功能现代式书屋等旅游业态,牵头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龙灯、马步灯等民俗表演队,既保留了古村原始风貌,又使村集体经济进一步“火”起来,村民富起来。在镇党委的不懈坚持和打造下,古村的旅游业欣欣向荣,传统美食朝气蓬勃,满溢木香的腊味熏肉、水嫩滑爽的石磨豆花、香脆可口的油煎糍粑,无一不是记忆中最纯粹的味道,如果游客赶巧在千年银杏树下遇上一场传统娶亲的表演,那更是绝了。因为有着浓厚乡愁的风俗文化、年节庆典、宗族传统都是乡村文化的“记忆沉淀”,引领了当地乡风文明的构建,大大促进了旅游产业与文化振兴的建设。
党建邂逅景村共治,让人居环境进一步“美”起来。昔日,古村景虽美,但“杂乱无章”,为此,双塘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重点工作部署会,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再推进,进一步凝聚共识,提振士气,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建立了“党政领导主要抓、分管领导专门抓、支部书记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责任,以“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的方式,进一步构建景村共治格局,积极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自居局面,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细落深。美丽乡村现活力,秀美风景胜往昔。人居环境整治美化不仅整出了乡村“新颜值”、整密了干群“连心桥”、整暖了民心“鱼水情”,改变了古村“无序”的自然风貌,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同时增加了当地百姓的旅游经济收入,真正实现了“美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