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秋复冬,光阴易逝不等闲。转眼间我来到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永兴街道东港社区挂职第一书记已经快一年了,和社区13名同事、20多栋住宅楼的3000多名居民,已经度过了一轮秋冬春夏,我记得我和我的社区每一个快乐的瞬间,也记得我和我的社区一起熬过的夜、一起起过的早,记得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前辈的殷切期望,点亮金色的秋天
我和东港的“初次见面”并不十分美好,挂职报到的第二天,有位老同志在群里问我“你是来挂职还是挂名的?”我有些惊讶,也有些尴尬,社区同事和我说,这位老同志是我们社区派到陕西佛坪挂职支农的,说话直却是个热心人,当时他正在山区帮助百姓开展秋收工作,忙里抽闲和我微信聊天。同为挂职干部的我们,有不少共同语言,他熟悉社区情况,有着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会主动将社区的楼道长介绍给我,会与我分享辖区企业的基本情况,还时常一针见血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也很爱听我讲一些社区现在的情况,他对东港社区朴实而又深沉的爱感动着我,也激励着我,点亮了我在东港的秋天。
居民的热情眼神,渲染红色的冬天
不入户就没法真正了解社区,不和居民深入接触就根本没法做好社区工作,我对东港冬天的印象一直是“红色”的,一半源于夜间入户的红马甲和白天党史宣讲现场的红旗子,还有一半就是居民们热情的眼神。今年3月,全区开展疫情防控“敲门行动”,两个晚上我和同伴敲响了119户居民的家门,一张张信息表上记录得满满的,而心也被热心的居民们填满,走访入户不仅仅是在完成工作任务,更为我提供了一次贴近社区居民身边的机会,热心为我们指路的大姐、帮忙敲开邻居家门的大爷、主动帮助家庭信息排查的小学生……每一点善意的帮助、每一次理解的微笑都成为我在寒冷冬夜前行的力量。冬训期间,社区组织开展系列理论宣讲活动,我以社区青年理论宣讲员的身份,走到了优秀党员和居民骨干身边,有致力于长江保护的银发护江师费长忠和他的徒弟们,有努力做好民族团结事业的少数民族党员郭风山和他的学生们……人人都是社区自治的重要力量,是他们让我对“东港先锋人物”有了深入认识,从聆听他们的故事到讲述他们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为他们感动着。这些可爱的东港人温暖了我在东港的冬天。
全员的齐心抗疫,连起白色的春天
封控、隔离、全员核酸,这个春天对于每一个南通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而对于新手书记的我来说,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就是在这个春天,我带着白色的防疫包走遍社区每一寸土地,看过凌晨的天光,走过午夜的街道,查看过每一个疫情防控点位,深入到每一个封控的辖区企业,和每一位志愿者交谈。也是在这个春天,我穿着白色的防护服参加了50天20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扫码员、样本转运负责人、人流引导员、物资协调员、消杀员……我在多重身份之间不停转换,枕戈待旦、艰难辛苦的防疫工作让我迅速融入了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居民组成的这个大家庭,换衣室里有与我一样席地而眠的同事,等待全员核酸阴性结果时,有与我一同欢呼雀跃、高兴击掌的志愿者们,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与大家共同成长,所有喊哑的嗓子、熬红的眼,防护服下浸透的汗、棉签条里凝聚的希望,陪伴了我在东港的春天。
城管和社区并肩,握手蓝色的夏天
除了是社区“新鲜人”,我也是一个从事执法工作七年的“老城管”,我把自己看成是一座沟通执法者和群众的“桥”,在这个夏日,我带着我们的普法小组,走进小区、走进工地、走进企业,送去了一场场别开生动、富有趣味的普法活动,这个小组里有我的城管同事们、我的社区热心志愿者们,也有其他法治战线的朋友,我们将法律知识带到居民中间,从居民身边常常发生的小事讲起,用生活化的语言为大家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疑难问题,面对面搭建起了群众进一步认识法律、认识城管的实践桥。也是在这个夏天,我协助社区政协议事定下了“工地扬尘管控”专题,为社区青少年组织了暑期普法主题活动,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一个法律咨询台方便群众咨询,在活动室小角落补充了一批普法书籍,希望能尽己之力将法治的种子撒在社区,让“学法风”吹入社区家家户户,法治之光照亮了我在社区的夏天。
窗外蝉鸣阵阵,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个四季,期待东港秋天江上不时出现的江豚,冬天活动室里挂满的对联和灯笼,春天草坪上的石榴花,夏天小区长廊里纳凉的人群,期待我和我的社区每一个成长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