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以“我家那片林”为“小镜子”做“大文章”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委组织部 马关响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8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锦州市考察调研,辽宁省对当地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情况作了汇报。各地各级干部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保护“我家背后那片林”做起,修复好“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大力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发展思路,做实生态文明建设“大文章”。

  装着一片“生态林”,用“造福一方”的理念保护“我家背后那片林”。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东北地区生态修复历程看西南地区“我家背后那片林”,三十多年前的海雀村曾是黄沙漫天,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山边边。为找回属于自己的绿水青山,当时的村支书文朝荣认准了:“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能多打粮”的朴实脱贫思路,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种树。经过30多年的努力,海雀村的森林覆盖面积从不足5%跃升至77.21%。曾被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贵州省毕节市海雀村,已蜕变成美丽乡村。各地各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要心中装着一片“生态林”,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用“造福一方”的理念保护好“我们背后那片林”,做好“盼环保”文章。

  装着一片“储蓄林”,用“健康体检”的观念修复“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东北本身属于农牧交界带和森林交界带,生态链薄弱,被破坏后不易恢复,再加上近现代以来的过度开采、放牧和严重的工业污染让生态功能严重衰退。近年来,东北地区在修复生态环境上下了大力气,收效明显,为推动东北再振兴创造了良好环境。乌蒙深处海雀村的生态“传奇”,走出了一条从“山秃水枯”到“山青水绿”,从“苦甲天下”到“全面小康”的绿色发展之路,群众幸福而安详地居住在青山绿水间。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创建了“两山银行”,将绿水青山“存”起来。这些都是各地坚持生态修复的生动写照。各地各级干部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做好“保粮”的同时,心中要装着一片“储蓄林”,要用“健康体检”的观念修复“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做好生态修复,常为当地生态环境“舒筋活血”,做好“求生态”文章。

  装着一片“经济林”,用“系统工程”的思路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山上栽满摇钱树,山下修起聚宝盆……”看着满目青山,听着当地放歌。山上是一望无尽的林海,山间是规划整齐的产业基地,山下是干净整洁的绿化步道,绿水青山开始成为一方群众的“幸福不动产”,可以说,这就是海雀村坚持“种下青山得金山”、不用“美颜”、不用“滤镜”换来的美丽乡村。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各地各级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走出一域看全局、跳出一时看大势。要心中装着一片“经济林”,用“系统工程”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发展理念,让群众分享“绿色福利”。
发布人:基层小马 发布时间:2022-8-18 08:42 收藏 阅读人次:2573

初审:严格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