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让“海风”吹进“山谷”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人民政府 吕博鉴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山东青岛,一座“红瓦绿树、依山傍海”的活力海洋之都;湖北夷陵,一块“橘都茶乡、桃源酒城”的富饶山川之地。青岛和夷陵因三峡工程而结缘,因对口支援而交亲。自1992年以来,青岛市用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招实策对口支援夷陵区,在资金、项目、产业、人才等方面为夷陵倾囊相授,通过高标准建设园区、高标准引进项目、高标准搭建平台,为夷陵区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基础。

  盛夏时节,我有幸跟随全区政法战线的50位同志一起,参加了为期10天的青岛市基层社会治理暨法治建设专题研修班。通过此次调研学习,我沉浸式体验了青岛市在城市发展战略布局、国际品牌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社区党建品牌创建等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让我内心产生了深远的思考:我们要如何借鉴沿海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助力内陆山区乡镇的发展,如何让温润滋养的“海风”,吹进渴求生长的“山谷”。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2021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社区成为主要居住空间和社会矛盾的重要聚集地。群众心目中的社区应该是温馨美好的家园,而不是纷杂冷漠的世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高品质生活的向往越来越体现在社区层面。

  在青岛市,如伊春路社区的“时间银行”,上流佳苑社区的“幸福食堂”,北岭社区的“红色合伙人”,松山后社区的“八小工程”等特色品牌,始终将党建引领放在首要位置。他们通过发挥社区优质资源,推动社区的组织融合、人员融合、资源融合、治理融合和服务融合,逐步探索出符合城市社区发展规律的新路径,营造了一个个温馨舒适的社区。

  二是注重人才战略,发挥科技支撑新势力。今年4月份,青岛市就如何实施“人才强青”战略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为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推动全市人才引育工作,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青岛市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立足人才切身需求,分别对高端人才、顶尖人才、国家省市重点人才以及柔性引进人才四个方面给予政策激励,以人才引进促项目落地、加快技术创新、促产业培育和升级,实现优势叠加,赋能区域与人才联动发展。

  宜昌市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8月16日,宜昌举行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启动仪式,实施青年人才引育,积极引导青年就业“洄游”,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辐射效应,抢抓国家“东数西算”机遇,鼓励青年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青年投身新经济创业。青年,俨然成为宜昌最想留住的幸运。

  三是发扬奋斗精神,打造山区发展新样板。自古以来,沿海城市都是经济富庶、文化昌盛之地。除了其交通便利、港口发达的区位优势以外,更重要的是沿海人民敢闯敢拼、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滨海奋斗精神。滨海奋斗精神,源于历史传承,来自探索实践,顺应时代召唤。旧社会的青岛只是一个小渔村,自然条件艰苦,形成了独特的赶海文化和淳朴实干的民风。一道栈桥,承载着半部中国近代史,著名的青岛山炮台、德国总督府等历史遗迹,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御外辱的历史见证。青岛啤酒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崛起的突出代表,体现了打造民族品牌的实业报国精神。

  夷陵区,有着美丽富饶的山川,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有着勤劳朴实的人民。我们可以将沿海城市的奋斗精神、发展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奋力推进夷陵区“2345”总体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实现产业兴区。

  青岛之行,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我希望有一天,五四广场那尊遒劲有力的“五月的风”,能将沿海地区的滨海奋斗精神、朝气蓬勃的发展能量,吹进夷陵区那片青山绿水的山谷中来,助推三峡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Daniel Lyu 发布时间:2022-8-23 20:02 收藏 阅读人次:2154

初审:安可欣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