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首页
手机版
欢迎使用手机浏览
组工软件下载
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
我的投稿
我的问答
我的自测
先锋文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switch_blind!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首页
党建
组工
榜样
服务
互动
课堂
专题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随笔漫谈
妈妈的“土灶台”
甘肃省渭源县五竹镇卫生院 高彩霞
共产党员网来稿
分享
打印
纠错
请先登录
x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妈妈的“土灶台”,是一村烟火、一家温暖和一段记忆,承载了一个家的温暖,也见证了母爱的伟大。以前对那再熟悉不过的灶台没有感到有什么特别。可是近来回老家看到坐落在角落里的灶台和母亲渐渐弯曲的腰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看到它眼前总是浮现出母亲在灶前做菜煮饭的情景。
记忆里老家的灶台是用土培垒起来的长方体,在表面刷一层厚厚的白土皮子,抹得光滑滑的,有的是两个灶台,一个放大锅,一个放小锅,大锅蒸馒头,小锅炒菜;有的是一个放锅,一个是放摊煎饼的鏊子。灶台的一边放着一口大水缸。灶台旁边堆积一些晒干的庄稼棵,是灶膛里生火用的。
灶台上也摆放着一些常用的炊具,而且都是些必备用的炊具,随着岁月的洗礼,这些被母亲洗涮干净的炊具,也抹上了深深的色彩,逐渐和灶台的颜色浑然一体,绝对不是铁锈,而是岁月的痕迹。摆在灶台一脚的锅铲子、汤勺、笊篱,还有洗锅用的笤帚刷子,无意间散发着亲切的味道,那是母亲长期做饭与灶台锅具、柴火磨合出来的味道。它们与锅日夜相伴,彼此在岁月流逝里为我们做出最可口的饭菜。
在我的记忆中每天清晨,妈妈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系上围裙,来到土灶台前,将厚重的铁锅提到院子的角落里,拿一个铁铲“呲呲呲”地铲掉厚厚的黑煤,在放锅之前,首先在火膛内摆放木柴,虽然很简单但是很有技巧。记得小时候刚学着帮母亲烧火的时候,看着灶膛里燃烧的熊熊大火,却不知怎样去添柴,只是一味地往里面塞干柴,本来烧得很旺的火,顿时被我这样一顿猛塞,压得死死的,不见一点火焰,只见浓浓黑烟直往外冒,熏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在一边咳嗽干着急。母亲在一旁看着我如此狼狈的样子,就对我说“人心要实,火心要空”。我按照母亲的说法开始添火,在灶膛里掏出多余的柴火,用火棍子把干柴支起来,让火空心,用烧火棍拨动着,柴火慢慢就烧起来了。清晨,闻到烟草味的我们兄妹二人也伸伸懒腰一个个起床洗漱,开始新的一天。妈妈的“土灶台”,带着她特有的烟味,伴着我开启新的一天,也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实的道理。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做饭时总忘不了在灶膛里烧包谷,那个年代孩子们都喜欢吃包谷,因生活水平限制没有零食、没有水果,就只有自做的小食品。妈妈经常把新鲜的包谷放在灶台下方的火堆旁,靠近火堆,慢慢翻转着包谷,有时候灶台里火苗四窜、火星乱跳,我也会发现妈妈像触电似的将伸出去的手迅速缩回来,原来是妈妈的手背被火苗灼红了,我焦急地问道:“妈妈,很疼吧?”但妈妈总是摇摇头,淡然一笑,说,“不要紧,没关系,只要你想吃妈妈会尽全力给你做……”然后继续精心地翻转着包谷,好像在加工一件“艺术品”。经过妈妈一番悉心的“照料”,包谷被烧得黄灿灿的,它是妈妈用心加工的“艺术品”,香喷喷地咬上一口,甜糯可口,全是妈妈爱的味道。
岁月的沙漏沉淀了我的记忆,记忆中“土灶台”烧土豆是妈妈的最爱,也是全家人的最爱。在生活拮据的上世纪80年代,土豆是农村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所以妈妈经常给全家人烧土豆吃,在做饭的同时,妈妈先将火膛内的积灰拨到两边,然后将土豆“煨”在灰土内,将木柴放在灰土上,慢慢地加热,一刻钟土豆便可熟透,这样烧出的土豆外面黑呦呦的但是里面黄澄澄的,吃起来软软的、糯糯的。此时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灶头旁津津有味地吃着,不管怎么吃都百吃不腻,吃着“土灶台”烧出来的土豆是此生最幸福的事。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土灶台”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土灶台”已被电磁炉、煤气灶、天然气所替代,很难看到农村房顶上的袅袅炊烟。家家都用上了液化气、电磁炉,有的人家已经把“土灶台”拆除了,可我老家的灶台依然安静地在那儿,诉说着时代的变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进一排排整洁而又整齐的新农村院落,再也见不到堆积晒干的庄稼棵和树枝,原本老家光秃秃的山也慢慢变绿了,然而“土灶台”却成了我最温暖、最真实的记忆。妈妈的“土灶台”,伴随着我成长,那里有母亲每天忙碌的身影,那里有深深地母爱,那里有我家的温暖和永远的记忆……
发布人:
珠儿
发布时间:2022-8-27 08:40
赞
3
收藏
阅读人次:2758
初审:吴晓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
请先登录
x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有奖调查
使用说明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