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因材施教”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云南省宣威市委组织部 徐凤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员教育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广大党员新需求,各级党组织就要始终把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政治标准,突出实践导向,“因材施教”精细化开展党员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针对青年党员开展“墩苗式”教育。鼓励青年党员在示范创业、工作履职中强化责任担当,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在改革攻坚最前沿不断深化思想淬炼、增强斗争本领。推动创建“红岗先锋”,开展“党建引领·青春先行”志愿服务行动,鼓励由青年党员担任文明行为劝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民情民意搜集员,让青年党员在基层一线亮身份、练本领、展风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教育关口前移,从组织层面强化团建力度和团员教育,为党组织培养合格的助手和后备军。

  针对老党员开展“保姆式”教育。结合党员信息采集、入户走访等工作,对生活困难、独居、老弱病残的党员进行全面摸排,综合制定贴近实际的教育模式,采取上门送教、上门送书等方式,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到老党员的身边、走进老党员的心里。打造“银发课堂”,用好“老年大学”阵地,发挥退休党员余热,开发声乐教育“营养套餐”,让视力不好的老党员也能便捷参学,不定期向老党员征集书画、诗歌、朗诵等作品,激发老党员的参学热情。利用节假日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让困难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针对农村党员开展“激励式”教育。围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努力发现、发掘立得住、叫得响、农村党员普遍认同的先进典型,树立身边的榜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更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建好用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鼓励党员自己作为主体创作红色节目、红色歌谣,丰富“家门口”式教学,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强化“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通过党员积分制度激励农村党员关键时刻挺得出、能带头。

  针对机关党员开展“管理式”教育。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建强党员队伍“主心骨”将监督管理作为思想教育的管用手段,坚持教育和监管并重,巩固和保障教育成果。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集中培训、领导干部上讲台等多样化的方式全方位提升机关干部党性修养,重点是要上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课、“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担当课和“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奉献课,通过量化考核,标杆引导、底线管理,奖优罚劣、激励奉献的制度帮助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针对流动党员开展“风筝式”教育。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成立驻外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逢年过节组织返乡党员集中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倡导流动党员通过可视化信息平台、老乡党员群、“微党课”等方式学习党的理论、了解家乡政策、参与家乡党组织生活。将流动党员教育与“归雁工程”相结合,引导在外党员积极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引进项目、引入资金,鼓励优秀流动党员回乡发展。
发布人:徐凤娇 发布时间:2022-8-31 00:20 收藏 阅读人次:5057

初审:汪青雷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