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是推动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形有效覆盖的重要抓手,要突出“选育管用”全链条在加强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上下实功、求突破,为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点”。
“选”字当头。选人是用人的前提和关键,选什么样的人、如何选人,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为此,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要从源头上把选人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党的事业就有了根本保障,就能快速蓬勃发展。“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突出政治标准选拔人才,前提和基础是把人才的政治表现考准考实。这就要求各级非公工委在选拔党建工作指导员时树牢鲜明的选人导向,切实立好政治“标尺”,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具有较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放在首要位置上。坚持经常性、近距离多方面去了解,始终做到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表析其里,确保选派的党建工作指导员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育”贯全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出来只是过了“入门关”,成长为领域“标兵”才是扩大源头活水、长远治本之策。他们大多从机关事业单位派出,初次转变角色,难免会对新领域心生恐慌,要积极搭建帮助他们增强本领、提升能力的“成长平台”,引导牢固树立“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求学意识,推动在理论学习上“充电加油”。要充分发挥在干中学、学中干的方法路径,严格执行联系走访制度、到岗集中开展一次片区内企业信息摸排,在调查研究中使党建工作指导员摸清企业底数、基本情况及党建信息,推动从党务工作者到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角色的转变,摒除非公党建工作和机关党建工作“大差不差”的观念意识,主动谋划工作思路,坚持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在实践锻炼上练出真功、磨砺本领。
“管”出活力。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同样,建好建强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也离不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党建工作指导员的管理,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要突出分类管理、精准有效,分别对“站长”“站员”制定出明确的要求,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结合实际对要素进行完善,划出“硬杠杠”,形成“细框框”。对“站长”要从履行指导站管理职责,统筹站内资源,强化互联互通、党建工作指导员履职等情况上要求,对“站员”要将自己派驻的企业底子摸清,情况吃透。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奖罚分明才能促进党建指导员担当尽责,作为管理单位要坚持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激励约束等结合起来,对任期考核优秀的要在评先评优、职级晋升等方面以适当倾斜;对违反管理纪律的,教育不改的,及时调整,坚决摒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
“用”到实处。选准人、育好人、管住人、用对人,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党建工作指导员不是组织部门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派去的“领导”,在心中不能生起“官本位”的思想,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的层面,而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党组织建设“指导员”、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员职工的“教育员”、企业发展的“服务员”、企业和党委政府的“联络员”这五个角色,全身心的融入到基层党组织,由“指导”变“服务”,才能真正发挥出派驻的作用,才能成为非公企业等基层党组党员的“主心骨”。各级非公工委要切实把职责扛起来,准确在工作一线识别党建工作指导员,让那些肯干能干的,将其放在急难险重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打头阵,为其成长成才提供平台、畅通渠道,在提升党建工作指导员个人素质的同时,提高“两个覆盖”质量,扫除“两新”组织盲点,助推非公党建工作在新的起点实现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