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官江榴园,一颗颗惹人喜爱的“红宝石”缀满枝头,红彤彤的一片甚是好看,吸引了一大批络绎不绝的客人前来购买品尝。艳丽光鲜的品相、细腻香甜的口感,给人带来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让游客在这里就能轻松实现“石榴自由”。
唐春,男,中共党员,临翔区圈内乡人,沧官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因为信念,他放弃打拼了10多年的建筑行业,以一腔赤诚再回大山,带领乡亲发展绿色产业,以小小石榴籽“剥开”“火红”的致富路。
头雁领航,敢于尝试打开新局
“作为临翔区首个石榴种植基地,榴园引进的是突尼斯软籽石榴,这个石榴颗粒比较饱满,水分足、个更大,而且更红,口感更好,还是软籽的,具有‘九分甜一分酸’‘一咬就爆汁’的口感。”榴园负责人唐春说。
唐春曾是一名“打工族”,工作在外地,生活富足,可浓浓的乡愁让他不安于现状,毅然选择返乡创业从事农产业发展。他凭着在建房、修路等工程建筑上打拼的积蓄,于2015年带着跟他在外从事建筑工作的民工兄弟们返乡创业。
万事开头难。创业该选定什么项目?在哪里创业?资金、人员、技术如何落实?一系列难题摆在他面前。为此,他多次联系专家实地考察,自费学习水果种植技术,积极向上对接政策支持,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上。
说干就干。他租地520亩用于石榴基地建设,并取名“官江榴园”。榴园建于2017年,地处圈内乡官山糖厂澜沧江低热河谷,海拔1050米到1300米,正是“突尼斯”软籽石榴生长的最佳区位,这使唐春更加坚定了发展热带水果的决心,开启了软籽石榴种植之路。
尽心尽力,全力帮扶破解难题
“尽管当时大家都很不理解支持,但我作为一名党员,理应担负起‘探路’的责任。”唐春表示。
2017年6月,唐春带着村民进驻石榴基地,先后投入700多万元,租地、开展坡改梯、修建基地道路、建设办公用房、安装灌溉设施等,唐春样样亲力亲为。看到唐春东奔西走,为发展石榴种植产业不停忙碌着,以前跟随他一同在外做工的弟兄们纷纷前来跟他一起创业,合作社成员从当初的仅唐春1人发展到现在的28人,果园面积也发展到1000余亩。
然而要干出规模、干出效益,仅依靠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如何提高石榴品质,成了最大的难题。
为解决村民的技术问题,唐春在成立沧官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加入昆赛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形成了“合作联社+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开办了多期石榴种植技术培训班,请来种植专家、致富带头人等分享种植经验,从种苗到开花,从育果到摘果,每个环节都尽量做到精细化,并邀请感兴趣的村民到场参加培训,学习石榴种植技术。这样,一次次地学习与历练,一次次地琢磨与试验,让唐春和社员们从石榴种植“门外汉”成为了种植管理方面的“乡土专家”。
一片真心,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致富不忘众乡亲”是唐春返乡创业的初衷,基地和合作社成立以来,前来务工的民工数不胜数,无不感念唐春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在这里离家近,每天收入在120元左右,钱比以前赚得多了,家也顾好了。”村民罗成华满脸幸福地说道。
农户在石榴基地内可以实现“一地生两金”,将土地流转给基地,获得370元流转“租金”,在基地务工,每月还能领“薪金”,让当地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增收梦。当前,榴园主要是以务工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1年全年雇佣工人达8000余人次,支付人工费用80余万元,今年用工人数将突破10000人,将继续带动周边务工人员收入可达100余万元。
目前,榴园总面积约1000余亩,其中软籽石榴600余亩,菠萝200余亩,牛油果200亩,育苗基地40亩。唐春介绍,按目前的管护标准,再过3至4年,官江榴园600余亩基地将进入丰产期,届时,年产量可达2000吨。下步,榴园产品认证、品牌建设、线上推广、仓储设施等后期市场工作也将全面铺开。
石榴产业的发展,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新乐章,火红的石榴开启了当地群众红红火火、越过越甜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