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一个城中村幸福变迁背后的共富“密码”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办事处 崔春燕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沈家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西侧,是原衢江经济开发区的发源地,更是一个名副其实最大的“城中村”。衢江区城中村整体搬迁改造后,该村区域已基本与社区融为一体。1998年前,沈家村还是一个负债20多万的经济空壳村,周边村民眼中的“城中村”其实依然是一个“乡下村”。

  20多年来,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契机下,该村两委班子抢抓机遇、超前谋划,敢闯敢试、勇于实践,一任接着一任干,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强、百姓富、社会和谐”的发展之路。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500万元,村集体资产更是超4亿元。

  从“-20万”到“500万”:沈家村集体经济“由负转正”。20多年前,和很多村庄一样,大部分年轻人进企业上班谋生,年长者依然守着“一亩三分地”耕耘劳作,村集体缺少收入来源,且负债20多万。从1998年至今,在衢江经济开发区和衢江新城建设发展进程中,沈家村外来人口增多,人口集聚加速,交通不断发达。该村村两委抓准时机、看准商机,通过改造提升农贸市场、新建商品交易城、盘活闲置土地对外流转出租等举措,从向上争取资金到村民自愿集资,有效盘活资源,慢慢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现如今,从最初村集体仅靠“1个菜市场”增收,逐渐拓宽增收渠道,集体资产爆发式增长。2020年,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迅速进入干事创业的新状态,探索以新型商业模式构建适合本村发展的现代服务产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致富。目前,通过多方努力,投资8000万元新建一幢集购物、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商贸综合体已基本建成,并即将投入使用。2022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可达千万元。

  从“立家规”到“建制度”,沈家村的共富路有了重要保障。20年前,该村党支部就立下了“袋要摁紧,手不能伸;人要硬扎,腰板要直;干事要实,创业不停”的“二十四字家规”,且每一任两委干部都遵守家规。同时,还超前制定了村级公务“零招待”制度,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一套村民理财、村民议事等村级管理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提升了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今,该村在党员教育管理、村务监督、财务审批等各项制度执行上坚决做到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成为了其他村社的典范,为“共富路”监督护航。

  从“富了口袋”到“富脑袋”:沈家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因衢江城区发展的需要,该村村民的土地基本被征用,房屋也被征迁,大部分村民搬进了楼房,农民变成市民。生活有了保障,精神要有寄托。2012年,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该村通过改建原村电影院,从政府争取补助金50万元,投资130余万元修建成了如今新城区设施一流、功能齐全、活动丰富的文化礼堂。每年,村里还会举办书画、戏曲、培训等各类文化活动,更对外承办学校、企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拆迁后,村民陆续搬进了小区,但人散心不散。该村连续多年举办的“村晚”,已成为独树一帜的草根文化盛宴,村民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不仅拉近了群众的距离,还展示了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空余时段,文化礼堂还对外出租办酒席,既为村集体增收,又为村民提供便利。同时,该村每年还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红包,百岁老人每人高达1万。2021年,共为全村620余位老人发放红包30余万元。谈及这些年的变化,村民无不流露出幸福感和喜悦感。

  面对好机遇,发展谋在前;面对关键时,党员干部冲在前;面对管理难,规矩挺在前。沈家村经过20多年的接续奋斗,从一个空壳村变成名副其实的富裕村,从平凡的村庄到远近闻名的“金牛村”,在村强民富的共富路上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飞跃。
发布人:崔春燕cherry1234 发布时间:2022-9-27 19:23 收藏 阅读人次:9820

初审:图南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