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藏在驻村手账里的“小浪漫”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模村驻村工作队员 郭关琼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基层工作怎么干,乡村振兴怎么搞,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毫无疑问是新征程中必须答好的重大课题。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小萌新”,怀着对红土地的依恋,我来到了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的扎模村驻村。不知不觉间,半年时间过去了,半年间,我在扎模爬坡过坎、翻山越岭,不断实践和尝试着这个课题的答案。翻开我的驻村手账,酸甜苦辣的记忆一一涌上心头,在心头回荡、萦绕,形成青春的浪漫印迹。

  一页页沾满泥土草汁的记事本,记录着“扎根向下,以村为家”的浪漫岁月。在手账的一页里我写道:“脚踩泥巴,砥砺奋斗,以滚烫的青春致敬脚下的每一寸热土。”初到扎模,只见这里群山环绕、开门见山、山外还是山,耕地稀稀拉拉地分布在山脚的缓坡处,各个寨子之间互相贯通,陡峭的石头台阶随处可见。我和队友经常穿梭在六个村寨中,记录着村情村貌和群众心声。在手账中,除了日常记录外,我还列出了计划打卡、总结复盘、读书笔记等模块,有时听到新鲜的方言词汇、传说故事我便用荧光笔标注出来。这个过程中我们穿过石头地,爬过地界沟,蹚过扎模河,在正在建造的机耕路上摔过“狗啃泥”,被寨子里的大鹅攻击,上演过“极限逃亡”。同时,我们也喝过各寨人家的茶,吃过各家火塘里的烧洋芋和烧粑粑,挨过村口大姐的批评,也得到过地里大爷的表扬,听过许多男女老少的心里话。逐渐地,原本洁白的记事本黄一块、黑一块,这页几滴泥渍,那页几抹火塘灰,在这些色彩的打底下,手账内容愈发鲜活丰富。现在,我们已将扎模当成了第二故乡,在走村串户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我们对扎模也愈发熟悉和亲近,在西南边疆的这个小山洼里,我们尽心竭力服务群众,正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我们的理想。

  一张张洋溢幸福笑脸的大头贴,映照着“躬身俯首,以民为亲”的浪漫情怀。手账的右上角处贴着许多大头贴照片,照片中,有的阿爷正在阳台上编织蓑衣,有的阿姨正在扎模河边清洗藠头,有的大伯正弹着三弦唱着年轻时的情歌……能回想起按下快门时,他们正和我们有说有笑的样子。回村途中,我们载回徒步赶集的乡亲;在最远的寨子,我们劝返辍学的孩子继续读书;在搬迁点,我们帮助独居的老人打猪草……驻村以来,我们深入村庄各处,了解群众衣食住行,核查落实群众享受低保、高龄补贴等情况,利用“政府救助平台”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还同村干部一起,收回了集体荒山并租赁出去,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从“空壳”到突破十万元的进步。半年来,我们深入调研,为村民增收和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想办法、出实招。犹记得,藠头、魔芋丰收时,村民们欢喜的样子;集体荒山上修起生产路和大水窖时,群众们驻足观望的样子;搬迁点铺起洁白的观光小道时,村民们悠闲散步的样子。在一张照片下方,我写道“青春自是有诗意,芳华绽放正当时。”乡村振兴需要我们久久为功,我们要瞄定时代坐标,依靠顽强斗争不断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以拳拳初心回应人民群众所盼,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一片片野花野草制成的小书签,点亮着“向阳生长,以梦为马”的浪漫守望。驻村手账里的书签极其简易,只是一朵干花、一片枯叶,或者一札干了的狗尾巴草,但它又十分珍贵,紫色的干花是搞“绿美村庄”建设时掉落的雏菊,栽花的阿姨小心翼翼地一朵朵拾起,放我手心里;枯叶是老支书精心种植的柿子树,成活后长出了柿子,摘来脆柿给我们时,他将叶片盖在上面遮阳;干了的狗尾巴草,是村里的小朋友送给我们的手工品。这些可爱的书签,夹在记事本里,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要掬一捧清澈的爱,回应乡亲们的关怀。同心共圆中国梦,有人穿山越岭而去,有人跨越江海而来。犹记得,黄土地上,一批批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人们;戈壁风沙里,用数字技术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守望者们;高寒山区,攻关融冰技术,保障能源输送的破冰者们……青春恰逢新征程,复兴画卷我们携手勾勒。生逢伟大时代,我们当挑起时代的“千钧担”,以风云之志投入时代大潮中,引领时代新风貌,以“功成不必在我”之担当,汇聚“小我”,融入“大我”,喷薄生生不息的能量。当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持续更新升级自身的知识体系,以知促行,以行务实,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在实干担当中让芳华绽放。
发布人:扎模喇叭花 发布时间:2022-11-4 14:24 收藏 阅读人次:6719

初审:楚搴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