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诗写寰宇锁春秋 砥砺奋进正当时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街道城南村 朱莹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1月12日10时03分,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纵览历史,横观今朝,我国航天事业的成长,亦是伟大祖国“强起来”的生动缩影。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征程是追梦人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年轻干部当深挖中国航天征程背后的“精神富矿”,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用最好的年华书写责任和担当,做新时代的开创者、建设者、见证者。

  敢于有梦,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仰锚定航向。“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浩渺的宇宙充满了美好想象,创造了众多的浪漫诗篇。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然在起步之初,我国不仅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水平低下、物质条件艰苦,还遭到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站在一穷二白的起跑线上,钱学森的回答是“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梁思礼的回答是“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任新民的回答是“一生只干航天这一件事”,孙家栋的回答是“祖国需要,我就去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年轻干部当汲取中国航天背后的信仰之力,以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为己任,敢于有梦,坚定信仰,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自觉将个人“小我”融入人民“大我”之中,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勇于追梦,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艰苦奋斗蓄足燃料。中国航天从“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中起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信念,一开始就成为中国航天的底色。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以场为家,以苦为荣,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数以万计的科研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学生、干部、工人奔赴大西北的草原、荒滩,住帐篷、吃野菜,不计较个人得失,“宁肯饿肚子也要挺直腰杆子”,为国家争一口气。“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飞天梦圆,是梦想的接力,是奋斗的传承,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星夜兼程。年轻干部当汲取中国航天背后的“担当”之力,勇于追梦,以“气壮山河志不移”的坚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冲劲,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昼无为、夜难眠”的责任感,无惧风浪、慷慨前行,在干事创业中勤奋斗、长才干、见成绩。

  勤于圆梦,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发创新点燃引擎。追星筑梦六十载,岁月峥嵘作雄行,自主创新镌刻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丰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航天人用永不停歇的探索与创新,不断迈向宇宙的更深处,以航天长征路上的点点萤火,汇聚成中国航天事业开拓进取的洪流。如今,“天和”遨游、“北斗”定位、“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祝融”驭火,还有“慧眼”观天、“天眼”巡天、“墨子”窥微、“悟空”定睛、“张衡”遐思……仰望星空,过去的神话已照进现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年轻干部当汲取中国航天背后的“创新”之力,勤于圆梦,敢想、敢干、敢闯、敢冒、敢试,求新创新,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敢啃“硬骨头”,甘当“拓荒牛”,积极投身于实现乡村振兴梦、伟大复兴梦、中国强国梦的伟大实践,共同绘就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发布人:以十为限 发布时间:2022-11-12 10:28 收藏 阅读人次:2551

初审:吴晓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