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生 用好“笔墨纸砚”书写青春最美篇章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马桥镇选调生 戴桢妍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勉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新入职的选调生,我们应当奋起响应总书记号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珍惜在基层蹲苗历练的机会,用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努力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书写出青春最美华章,成为新时代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选调生。

  以信仰为笔,书写青春崇高理想,做“眼里有光”的新时代选调生。“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以青春视角回望过去百年,一代代青年孜孜以求真理之光,用“信仰火炬”映照出“追梦光彩”。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新时代选调生处在中华民族最好的发展时期,要把百年党史作为奋斗之路上的“营养剂”,努力练好理论“基本功”;要将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当做首要任务和终身课题,并且常修常炼、常悟常进;要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意识,树“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凌云壮志,以信仰旗帜凝聚奋斗力量,用青春理想指引人生航向。

  以担当为墨,绘就青春奋发风采,做“肩上有责”的新时代选调生。“勇当先锋、勇挑重担,是中国青年的鲜明特质,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时代风采。”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百年来广大青年在奋斗中担当起了青春使命。“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作为新时代选调生,我们当充分发扬担当精神,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投身基层乡村振兴一线,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在攻坚克难过程中增胆略、强韧性、练担当,永葆昂扬奋进之姿,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

  以实干为纸,铺显青春为民情怀,做“脚下有泥”的新时代选调生。“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热播剧《山海情》塑造的人物群像获得了广泛共鸣与共情,剧中大学教授凌一农是帮助闽宁镇发展的脱贫功臣,他一不摆架子,二不空喊口号,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农活,获得了村民们的爱戴和追捧。作为新时代选调生,我们也要接地气,说“土话”,和群众多“拉家常”,要让“筋骨”多在基层摔打磨合,让“心志”多经受基层磨砺。要用“脚力”丈量基层民情、用“心力”感知基层民意、用“耳力”倾听基层民声。永远秉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永远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做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以匠心为砚,磨练青春过硬本领,做“手中有招”的新时代选调生。“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青年时期是苦练基本功的阶段,也是增长才干的黄金期。放眼当下,我们面临着前进道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要坚持与时俱进,以“工匠精神”孜孜不倦学习,打磨自身能力本领,在基层“练兵场”上扎根历练,始终怀揣“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的谦卑之心,努力成为“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岗位能手。要多在“石上磨”“事上练”,自觉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在服务百姓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
发布人:DDD 发布时间:2022-12-15 15:30 收藏 阅读人次:4586

初审:邱莫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