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用“心”玩“味”让基层宣讲更接地气

甘肃省渭源县委党校 崔耀文 魏艳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后,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者严格按照《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紧锣密鼓开展形式多样宣讲,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在深入农村基层宣讲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力戒“领导腔”,追求“群众语”,脚踩泥土,心贴乡亲,把二十大精神讲出“道地味”。

  “揣一颗心来”让宣讲具有“亲情味”。“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往的宣讲,个别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爱“摆腔拿调”,一副钦差驾到、高高在上的姿态,一下子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也降低了宣讲的成色。本轮宣讲党中央要求,要时刻牢记“三个务必”,要在吃透精神实质、掌握精髓要义上下功夫。要带着浓郁的农村情结和乡土情结去到群众之间,做到既“通天线”,更“接地气”。宣讲者宜以平等的口吻,以走亲访友的身份,与他们唠嗑,话家长里短,讲通俗易懂的道理。要尽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讲到点子上,说到心坎里,给他们指出明路,给以启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

  “用十分心备”让宣讲具有“大餐味”。备课二十大精神宣讲,应该多用“沾土气、接地气、冒热气”的乡音俚语,采用谝闲传、讲故事、拉家常等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成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下、有所获的党课。这样“接地气”的宣讲既是宣讲者的“技术活”又是“艺术活”。参与宣讲人员必须要用真情为民之心不断精心打磨讲稿,吃透基层实情,才能为群众所接受。要学会用“十根指头弹钢琴”,变“单向灌输”“我说你听”为“双向交流”“教学相长”。要适度引进快板、花儿、民谣等形式开展宣讲,把“冷冰冰的理论食材”变为“色香味俱全的精神大餐”,把纯理论讲出来效果不是太好的内容用“演出来”“唱出来”“画出来”的方式进行表达,也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打造“空中课堂”“虚拟课堂”,让宣讲具有立体感、鲜活感和趣味性。

  “尽百倍心讲”让宣讲带有“甜蜜味”。到农村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要有独特的本事,就是要用“乡土话”“群众语”宣讲,通过“地方语”“儿童谣”“顺口溜”等独特方式做到“因人施教、因地施策”,把二十大精神如春风一样化入他们“心坎里”而不是硬“装”进他们头脑里。乡村宣讲要“上得了炕头”“下得了地埂”“进得了田间”,要根据群众“口味”并结合群众个体需求、阅历、接受水平等因素综合施策,充分调动群众学习得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重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问题,对群众答疑解惑,并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将报告里的新概念、新提法、新要求转化为他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制胜法宝”。要精心调制,把理论之花酿为服务之蜜,让农村群众能感觉到二十大精神与实现“个人梦”“家庭梦”密切相关,切实是一桌“热气腾腾”的精神大餐,是一套“甜在心里的理论”。
发布人:子非鱼 发布时间:2022-12-15 17:29 收藏 阅读人次:3046

初审:邱莫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