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致敬张富清:一个大写的“真”英雄!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马戛村党组织书记助理 汪旭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2月20日23时15分,战斗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在湖北武汉因病去世,享年98岁。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纵观张富清老英雄平凡而传奇的一生,“真”是他最亮眼的人生“标签”之一。

  一腔热血洒疆场,视死如归终不悔,他是许党报国的“真”男儿。作为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体多处负伤。当自己的事迹被报道后,他却平淡地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 躺在病床上,他依然初心不改:“我张富清这一辈子,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魂。”老英雄发自肺腑的深情话语,句句暖心、感人至深,令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老英雄许党报国的崇高理想与信念,爱党爱国、忠贞不渝,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胸怀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

  一门心思扎基层,艰苦奋斗不忘本,他是心系百姓的“真”公仆。1955年,从部队转业后的张富清本可以拥有更好的选择,但是他却主动要求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1975年,51岁的张富清调任卯洞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他又抢先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当时,在国家没有投入、没有专项征地拆迁费用的情况下,张富清团结带领地方干部群众通过肩挑人扛,使海拔一千多米的高洞通了公路。老英雄的上半生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下半生则奉献给了人民。基层干部就是要像老英雄那样摆在自己的公仆角色,永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基层“大熔炉”和“练兵场”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建功勋,始终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一片冰心在玉壶,两袖清风不染尘,他是廉而不刿“真”洁士。虽然年轻时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张富清却深藏功名60余年,甚至从来没有打算公开。他把奖章深藏在箱底,把对战友的深切怀念深藏心底。他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共产党人最纯粹的使命初心。20世纪60年代,为给国家减轻负担,当时担任三胡区副区长的他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几个子女,没有一个在张富清曾经任职的单位上班。退休后,他和老伴在条件简陋的旧宿舍里住了三十多年,用了几十年的搪瓷缸打满了补丁。一桩桩、一件件,凸显的正是一代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老英雄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崇高品格,怀德修身、严以律己,坚持廉洁用权、廉洁办事,始终做到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争当党的形象代言人。
发布人:打工人一号 发布时间:2022-12-23 06:40 收藏 阅读人次:4555

初审:杨南方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