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启《管子》之思 拎“不开之壶”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委组织部 张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一位画家画了幅犀牛作画的场景——犀牛因为在两眼之间长了角,因此看出去的风景全都如出一辙带着角。借此暗喻我们很容易“带着自己的角”去看世界。这个时候,他人的批评意见就很重要,而批评者“哪壶不开提哪壶”,对我们修身立业有莫大的好处。岁末年初,各地各部门纷纷召开民主生活会,对“提壶者”而言,当以先秦著作《管子》启思笃行,把“不开的那一壶”提出来,拎得清、提得准、烧得旺、“开”得热气腾腾。

  要把“被提者”摆进去。《管子·小匡》记载,齐桓公自述有打猎、喝酒、好女色“三邪”,管仲却说:“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为人“提壶”,要结合“被提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质、本职本位等,紧扣民主生活会主题,深入谈心谈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章党规照镜子,重点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清正廉洁等方面做好“政治体检”,抓住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助其揪出“恶者”、找出“急者”,触及思想、触及灵魂、触及本质。

  要把“工作职责”摆进去。《管子·霸形》记载,管仲和隰朋进见,有两只鸿雁飞过,齐桓公借飞鸿表明成就霸业的雄心,把二人比作“羽翼”,不想二人都未回答,再问之,管仲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直陈“税敛重”“刑政险”“举事不时”等问题和建议,即改之,几年后“民归之如流水”。为人“提壶”,要站在“被提者”角度,查摆工作、细照职责,看其是否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看其亮出的“职责”有没有疏忽缺漏、亮出的“承诺”有没有兑现落实。志得意满时,不忘直陈其软肋和不足,助其理性冷静下来;低迷低谷期,不妨给把“钥匙”,助其“飞鸿有羽翼”“济大水有舟楫”。

  要把“眼界格局”摆进去。《管子·霸形》记载,“宋伐杞,狄伐邢、卫”,群臣纷纷进谏出兵,齐桓公仍未救援,管仲进言:“今君之事,言脱于口,令不得行于天下;在钟磬之间,而有四面兵革之忧。此臣之所谓哀,非乐也。”齐桓公于是撤掉钟磬,安抚受侵诸侯、结交其他诸侯,“则令固始行于天下矣”。为人“提壶”,要站在事业共同体的高度,既看其分管领域,也察其对分管领域之外的贡献、对主责主业之外其他社会共同事业的表现,回应分工合作、团结奋斗的主题,饱蕴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和使命担当,聚天下势、行天下道,“提”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生产力。

  要把“忧患安危”摆进去。《管子·小称》记载,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饮酣……鲍叔牙奉杯而起曰:“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使管子毋忘束缚在鲁也,使宁戚毋忘饭牛车下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人“提壶”,要当好知史知事识人的“明镜”,“哪壶不开烧哪壶”,打鼓打到点子上,把道理说真说透,把风险点醒点准,鞭策“被提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党和人民事业。
发布人:じ☆ve灥惢灥意 发布时间:2023-2-9 08:40 收藏 阅读人次:4193

初审:吴晓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