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的“博导”许同惠:乡村振兴的“守护人”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育黎镇龙角山村选调生 李家琦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二十大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干事创业,关键靠“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党同志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强调我们党和人民一路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走来,使国家越来越富强、民族越来越兴盛、人民越来越幸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有无数焦裕禄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

  我所驻村的党支部书记许同惠便是其中一员,作为曾经的“在外能人”,十二年前许同惠从城里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无论是在田间地头的大棚里,还是招商引资的路上,许同惠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还记得去年我刚到村里时,大家听说我是浙大博士,纷纷戏称许书记这回还当上“博导”了;半年多的驻村工作让我深刻感悟到,我的这位“导师”身上确实有太多值得年轻干部学习的地方:他不愧是共同富裕路上的“奋斗者”,乡村振兴事业的“守护人”。

  集体增收的“领头雁”

  龙角山村位于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育黎镇,背靠龙角山水库,依山傍水,本地村民曾经长期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生,产业单一,人均收入较低,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三年前,村党支部书记许同惠带领村民以村合作社的形式引进了羊肚菌种植项目,党支部投资60余万元建设了6座蔬菜大棚,村民则以土地入股、劳动收入等方式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

  目前全村累计流转土地200余亩,入股村民占比近60%,龙角湖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已经成为龙角山村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的“法宝”。每年11月中旬前后,村合作社开始种植羊肚菌,到春节前后羊肚菌就能上市,一直能采收一个多月的时间。根据许同惠介绍,一亩地羊肚菌产量在700斤到1000斤左右,老百姓除了可以通过土地分红增收,还能在合作社打工赚劳务费。“咱们村现在6个大棚,一年光羊肚菌种植的收入就在30万元左右,其中60%用于分红,剩余的40%用于下一年的生产”,许同惠自豪地说。

  用不完的“金点子”

  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多,养老难题困扰着班子成员,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村支书许同惠想起用“养老积分”制度发展居家互助式养老,利用千百年来的农村村居民舍,该方案运行成本低、服务覆盖面广、高度契合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体,更解决了农村养老资金难的问题。

  羊肚菌一年只能种植一茬,剩下的时间大棚就闲置下来了,以往种植的富硒草莓因为疫情原因产销受到了影响,所以今年龙角山村种植了芹菜、菠菜等作物,以使村民年年都增收。春节过后,村党支部又打算增加河道50亩地左右的水面养殖,再做一些淡水鱼“预制菜”的初加工,发展民宿和乡村旅游,进一步增加村集体产值和村民收入。

  老百姓的“贴心人”

  许同惠带领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群众所需,从“硬”处攻坚,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空巢老人一餐热饭”等系列主题活动,解决群众最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赢得群众认可;从“软”处融入,畅通党支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渠道,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决策工作制度,获取群众认同。村“两委”成员各自划定“责任区”,每人每月定期联系所在“片区”的村民,至少一次走访到户,与大家谈心扉、聊家常,了解每家每户的家庭动态和精神风貌,并把党的好政策及村里工作的新进展传达给老百姓。

  这些年龙角山村先后被评为“威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威海市级文明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许同惠本人也当选为威海市人大代表和乳山市党代表,在为人民履职服务、为党建言献策的道路上扛起更多责任,就如许同惠所言:“组织赋予我更多的使命,今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位平日里“跑得飞快”的村支书其实患有严重的痛风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犯起病时疼得直捶大腿。

  近年来龙角山村产业的发展与振兴,离不开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党支部奋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更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和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正演绎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也书写着“农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奋斗篇章。正是由于像许同惠这样“螺丝钉”式基层干部的带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才能更好地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发布人:岱宗夫如何 发布时间:2023-3-3 00:03 收藏 阅读人次:8304

初审:吴晓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