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强调,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实现产业振兴。只有实现农业产业的全方位、高层次、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底气,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党员干部要潜心研究,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彻,为农业强国“赋能增力”。
立足“乡土”资源,提升发展能级,增强农业强国“原动力”。文章中强调,“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乡土特色,都有着自己的资源优势,比如有很多响当当的地标产品,就是很好地发掘了地方资源优势,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一点一滴做大做强的结果。党员干部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需求,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把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打开用好当地资源的视野,做好特色种养、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乡土文章,进一步提升本土的发展能级,持续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新进展,不断增强农业强国的“原动力”。
突出“特色”优势,积蓄发展能量,增强农业强国“支撑力”。文章中讲到,“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必定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只要认真总结,跳出本地看本地,站在市场寻特色,才能将本地特色优势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打造出更多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的特色产品,拓宽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门路。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奋力为特色产业谋出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为乡村积蓄发展能量。要既立足特色资源,又把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农村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持续增强农业强国的“支撑力”。
构建“产业”集群,用好发展能人,增强农业强国“竞争力”。文章中指出,“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离不开科学的谋划,更离不开能人引领。各地既要用好各式各样“土专家”“田秀才”,又要引进懂管理、会经营、有眼光、有特长的专业人才,助力构建和延长农产品加工链、产业链,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尽情施展才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要通过发挥能人优势,让各类本土特色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确保销售有订单、增值能分红,不断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并增收致富。要形成多元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在产业发展中享受成果、提升干劲,不断增强农业强国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