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基层理论宣讲也要做好“土特产”文章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选调生 费世蔓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基层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基层理论宣讲也是这样,要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走深走实,真正让宣讲内容入脑入心,就要做好“土特产”文章。

  基于一方水土,让宣讲接地气。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泱泱大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各地风俗文化、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千差万别,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宣讲方法,适合这里的宣讲未必在那里行之有效。因此,做好基层理论宣讲必须结合当地情况,用群众能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愿意听的内容。一是要“沾泥土”,宣讲员要多在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倾听基层群众的需求与心声,让宣讲内容接地气。二是要“带露珠”,理论宣讲内容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更新,这就要求宣讲员发扬终身学习精神,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体悟、躬身践行初心使命,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化理论研究,提升理论宣讲水平。三是要“冒热气”,宣讲要积极向上、温暖人心。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对于宣讲员来说亦如此,好的宣讲有振奋人心的力量,用理论宣讲鼓舞群众,弘扬正能量。

  突出地域特点,让宣讲有特色。“谁来讲”“怎么讲”“讲什么”都可以独具特色。宣讲员可以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可以是勤劳踏实的工人,也是可以各种工作岗位上认真向上、具有一定理论功底的人。宣讲员不仅可以口述,还能配合视频、音乐教学,充分调动观众的各种感官活动。理论宣讲讲什么?既要讲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又要讲典型人物事迹、社科知识,在宣讲内容选取上,要尽可能多选取本地特色内容,包括地域发展、城市变迁、先进人物等,这样才能让台下的观众有代入感,能听得下去。有的地方在田间地头搞“小板凳”宣讲,趁农民休息时间跟他们讲最新的时事理论;有的组建本地宣讲队,用方言为群众上课交流;还有的把宣讲地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以点带面,先讲城市发展进程,再讲发展背后的政策机遇与理论支撑,让群众听得津津有味。这些有特色的宣讲让人眼前一亮,赞不绝口。

  重视成果产出,让宣讲有成效。基层理论宣讲的目的,是通过讲解使党的理论入耳入脑入心,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宣讲不能停留在“讲”上,更要出效果,群众听了宣讲有没有收获,对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是否有帮助,这都是宣讲员要考虑的问题。宣讲不是走过场,有的宣讲员在讲台上机械性地念稿子,底下群众一脸茫然,有玩手机的、有交头接耳的,一场宣讲下来,群众没有收获,反而还浪费了时间,这显然不是理论宣讲的初衷。宣讲结束后,要根据群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宣讲内容、宣讲方法,对于宣讲效果特别好的,要做好记录,形成精品宣讲作品,还可以将其制成视频,进一步扩大宣讲的影响力,以供更多人学习。

  理论宣讲是桥梁纽带,做好基层理论宣讲的“土特产”文章,才能进一步提升理论宣讲效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布人:Teresa小叶子 发布时间:2023-3-23 15:35 收藏 阅读人次:3037

初审:吴晓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