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在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好调查研究的要诀,虚心学习理论知识、带着问题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群众所想所急所盼,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举措,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从而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读原文,学原理,夯实理论基础,调查研究要“有原味”。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是基础、是前提。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的矛盾与问题。做好调查研究,需要保持对党的创新理论知识的经常性“输入”,在理论层面打牢基础。作为党员干部,一方面可以选择聆听相关课程、翻阅专业书籍、研读有关政策等方式,通过专家学者的引导、有关政策的指引,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的学习,获取更为全面、更加透彻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扑下身心、脚沾泥土,坚持人民至上,调查研究要“有民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切忌开“蜻蜓点水”的“车”、看“浮光掠影”的“景”、赴“盲人摸鱼”的“约”。要善于“身入”基层,用心融入群众中去,多同群众交流交谈,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工作生活现状,从群众的好经验、好方法中源源不断地获取“锦囊妙计”,找寻破解发展难题的好办法和新举措。只有真正察访民情民意、查实“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际行动让基层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调出实情、研出实策,做好成果转换,调查研究要“有实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调查研究绝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带着问题下去、揣着答案回来”,在发现问题后一直要跟进,不管时间多长,都不能放弃,纠出问题后一直到问题解决为止,让群众真真切切地“看见实效”。要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做法、鞭辟入里剖析问题、深究根源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提出意见建议,为制定“基层认可、群众满意”的决策部署提供有力参考。只有这样,才能把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