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校对整理是文秘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领导讲话整理、综合性材料核对、日常发文核稿、宣传信息审校等。从事文字工作这段时间里,我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胸有成竹,期间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收获了很多心得,也经历了很多错误。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可以概括为“二三四”,即:理解两个意图、树立三种意识、养成四个习惯。
理解领导意图和政策意图。可能不少新手认为文稿校对是一项简单机械的工作,只要看看有无错别字、通顺一下语句不就万事大吉了吗?实则不然。大多数领导在布置重要材料起草时,除了安排起草的同志参加,还要求负责文稿校对整理的同志一起参与讨论,目的就是让大家都理解领导的意图。然而,准确地把握领导意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靠“临时抱佛脚”,而是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理解能力;同时,要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学习上级指示精神,了解政策动态,在文稿校对整理过程中第一时间收集、归纳和整理有关政策信息,并理解和掌握好政策。
树立精品意识、责任意识、程序意识。文稿校对整理工作要精益求精。首先,无论文稿新手还是“老手”,都要强化精品意识,自觉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把“严细实”要求贯穿校对整理的全过程,要舍得下功夫、花时间,精心打磨、办成精品,甘做文稿校对的“工匠人”,坚决杜绝“差不多”心理;其次,文稿校对整理工作要树立责任意识,部分人错误地认为,校对整理是幕后工作,自己工作粗一些没关系,后期还有领导把关。文稿校对整理工作是严谨的,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整段话的意思改变,指代不明可能引发严重歧义。因此,在文稿校对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把每一次文稿校对整理都当成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最后,文稿校对要树立程序意识,在校对整理过程中要按照程序进行,由多人层层把关,并变换角度去审校整理,对容易出错的细节和关键点倍加留心,用心发现一些不易发现的纰漏。
培养资料收集习惯、日常翻阅习惯、举一反三习惯、融会贯通习惯。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文稿校对整理同样如此,离不开对各种材料进行广泛搜集,建立自己专属的资料库,在文稿校对整理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于收集的材料要养成经常翻阅的习惯,以便加深对材料的理解,而不是束之高阁,要合理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进行资料的日常翻阅,不断加深印象,使用时才能如臂使指;此外,要学会结合平时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归纳出几个成熟的写作范本,再按这些成熟的模板去审核修改文稿,既省时、省力又容易达到较高的质量;最后,要学会举一反三,在练中学、在学中改,以求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方能常修常进,不断突破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