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强降雨对黑龙江省的多地带来了洪涝灾害,五常市磨盘山村沈家营屯的道路受到损毁,180多名村民被困4天,食物紧缺,情况紧急。此时,在当地执行救灾任务的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官兵跳入齐腰深的淤泥中,推着冲锋舟前进,将物资成功运到。他们说:“百姓就是我们的动力”,“这是人民子弟兵应该做的”,他们一步一深浅的模样,就像是在淤泥中绽放的热烈的鲜花,他们不仅将物资送达村民手中,更是将为民的殷殷信念传达到了百姓心底。
而类似于这样的“蹚泥推舟”并不少见,98年的大洪水,是他们跳入洪流中以身筑成防线;汶川地震时,是他们从五千米高空舍命盲跳,翻山越岭传出了灾情信息;而在不久之前,舒兰市的三名公职人员的生命也永远停留在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一个个前仆后继的身影,一场场惊险紧急的救灾,一声声殷切入心的嘱托,不过是对“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彻底实践,也是所有基层工作者为之学习的榜样。
以“沉浸泥泞不移心”的信念,蹚“淤泥”,根植一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工作内容繁杂,垃圾分类、农村改厕、清理积水……许多工作并不“光鲜亮丽”,反而“又脏又乱”,而防汛救灾工作则更为艰苦,让人一时难以下手,望而退步。但往往是这些基础的民生工作,最能让群众受益,对此,基层干部要积极调整自身心态,清楚地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摆脱畏难畏苦的情绪,学会“苦中作乐”,享受基层工作带来的历练,享受为民服务带来的乐趣,敢于踏入“淤泥”中,向下“扎根”,以坚定的意志、充沛的动力培育基层工作的向阳之花。
以“民有所呼我必知”为把手,清“道路”,为民纾难。要为群众做事,最重要的是知晓群众需要什么。基层工作的核心是深入群众之中,加强与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做到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才能清楚地知道群众的急难愁盼。基层干部要“脚沾泥”“衣带尘”,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倾听民心,书写实干利民的“调研卷”,用真实的问题细节辅助做出有效的决策,进而清理拦在群众面前的层层阻碍,打造出幸福生活的“康庄道”。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目标,推“木船”,潜心服务。当人民子弟兵用冲锋舟破开泥泞,将物资送到村民手中,不仅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更是给予了精神慰藉。为民服务,解决他们的难题是基本,更重要的是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基层干部要敢于“推舟”,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发展为民的导向,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工作的风向标,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更要善于“推舟”,将党的为民情怀送达群众心底,营造“有困难找党员”的社会环境,绘就民心所向“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