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品“处暑”食俗 做“三味”青年干部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上盘镇选调生 梁思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也即“热量消退”,是二十四节气的“三暑”(大暑、小暑、处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耐的天气进入了尾声,有“饮凉茶”“啃秋梨”“食鸭肉”的习俗。处暑是祛暑养心、节气养生的好时机,广大选调生干部要从“处暑”食俗之中,体悟成长之道、凝聚精神力量、激发强大干劲,做好“三味”青年干部。

品一壶“鲜凉茶”,悟吃苦耐劳之道,做身有“汗水味”的青年干部。“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处暑期间,家家户户熬煮凉茶,意谓入秋要吃点“苦”,有消食、除肺热之功效。“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自找苦吃’的精气神,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青年选调生要牢记嘱托,在思想松懈之时,不妨来一壶“鲜凉茶”,重温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坚决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多接“烫手的山芋”、多当“热锅上的蚂蚁”,练就“几把刷子”,锻造坚实“硬核铠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青年选调生要有吃苦耐劳、守住寂寞的定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保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态度,积小德养大德,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做到德以配位,位从为来。

品一碗“秋梨汤”,悟戒骄戒躁之道,做心有“清香味”的青年干部。“处暑秋梨最养人”。处暑之后,气候逐渐干燥,秋梨爽脆多汁,清甜滋润,有助于缓解脾胃虚寒,有生津,润燥,清热之效。青年选调生在工作中遇到急事、难事、大事、复杂的事,可以给自己来一碗“秋梨汤”,端正心态,保持不急躁,不计较,牢记“要技术不要情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事者,生于虑,成于物,失于骄。”青年选调生应当秉持成长型思维,工作中表扬与批评并存,面对好事上门,需保持得意不忘形、不膨胀,把位置放低点,身段放软一点,口气放小一点,在复杂的社情中练就自己的金刚之身,在思潮涌动、各类诱惑面前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切忌一味追求“利益”,耍“小聪明”。

品一份“鸭肉煲”,悟终生学习之道,做腹有“书香味”的青年干部。“处暑送鸭,无病各家。”老鸭味甘性凉,不仅可以防秋燥,同时拥有滋补的功效。青年选调生往往学历高、阅历浅,初到乡镇,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面对知识和实践盲区,要克服畏难情绪,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和“能力不足”的危机感,一份“鸭肉煲”能推动“滋养”提升,而不是被动应对,消极作为,把能力有限当作应付任务的挡箭牌。“仕而优则学。”青年选调生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争做高效的“蓄电池”,不间断地持续“充电”,不间断地释放能量,做好“显功”的同时,也要多练一些“潜功”,主动到更艰苦、更复杂的一线环境中历练,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技能。

发布人:12371网友j54kss 发布时间:2023-8-22 23:44 收藏 阅读人次:3502

初审:王嗣音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