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以“顶流”熊猫唱响文化“好声音”

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人民政府 苟珣珣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几个月,大熊猫可谓是网络上的“顶流”,收获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民众的关心,无论是熊猫基地每天“排队两小时,观看三分钟”的花花,还是韩国“送来福气的宝物”的福宝,抑或是北京的“阳光开朗大男孩”萌兰。他们黑白两色的可爱,圆蓬蓬的脸庞,胖乎乎的身子,形态各异的黑色眼圈……作为中国特色的熊猫文化,我们要打好这张“国际牌”,应借以熊猫文化这股“东风”,读懂“中国内涵”、画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以熊猫文化读懂“中国内涵”,作好中华之词。

  大熊猫,亦称“活化石”,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万年,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和民族象征。无论是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还是歌中所唱“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抑或是《那年那兔那些事》中亲切可爱的兔子,但似乎熊猫更能代表中国人的形象。大熊猫憨态可掬、看似无杀伤力的样子恰恰符合了辜鸿铭教授所说“中国人的温良”;但大熊猫成长到4岁以后,所有的肉食动物都不是其对手,也正好符合毛主席所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大熊猫栖息地随处可见其他动物,如:鸟类、两栖类等,正是中国自古以来“天下大同,美美与共”思想的表现,也是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体现。我们要加大对熊猫文化的研究力度,通过社会各界的良好合作,将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同熊猫相融合,打造中华文化名片,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我国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以熊猫之形画出“中国形象”,谱好中华之曲。

  我国承办的国际大型活动中都少不了“熊猫”的身影,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吉祥物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如: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晶晶”意为带给人们欢乐,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头上的纹饰也来源于中国的宋瓷文化;2020年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将大熊猫同冰晶外壳相结合,既展示了具有“中国味道”的冬季奥运会,又展现出当今中国引领时代、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2023年成都大运会的吉祥物“蓉宝”,其脸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川剧变脸,让世界感受到了成都的活力与热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熊猫的融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魅力与文化自信。高质量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要守正创新,又要推陈出新,要利用好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宣传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示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谱写好中华文化之曲。

  以熊猫特色讲好中国“中国故事”,唱好中华之歌。

  “熊猫外交”是了解中国的窗口,是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的有力手段,是国际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语言,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熊猫文化的灵魂是“和”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更是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符合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利益。高质量打造好“中国熊猫”的国际形象,要坚定文化自信,利用熊猫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好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体系,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力量。
发布人:二十八 发布时间:2023-9-5 11:27 收藏 阅读人次:3533

初审:易晗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