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第二批主题教育科学谋划好、精心组织好。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本次主题教育的鲜明特色之一,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调研选题配置“精”、把调研过程落实“细”、把调研方式规划“活”,做足调查研究“精细活”,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把调研选题配置“精”,谨防“带着答案找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要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选好课题是调查研究不可或缺的案头工作,是确保调研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调研选题配置“精”,挖深问题根源,找中要害,不偏不倚。要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前提,把搜集反馈上来的各种问题梳理汇总、分门别类,选择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和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本地最亟须解决的难点痛点问题,选择本地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问题,选择本地长期存在一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统筹“可能性”与“可行性”,全面掌握情况,调查研究才有方向、有目标、有生命力,不会“偏航”。
把调研过程落实“细”,谨防“走马观花心未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站起来蚂蚁看不见,蹲下去蚂蚁一大片”,问题不会自动找上门来,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准确发现问题,必须下一番苦功。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调研过程落实“细”,以调研选题为指引,弄清楚选题的主要内容、调研人群、调研地点,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调研。谨防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窗口”,不看“后院”“角落”。要走出办公大楼,走出文山会海,去到基层一线,去到田间地头,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基层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吃一锅饭,进行“零距离”交流,才能准确发现问题。
把调研方式规划“活”,谨防“墨守成规不变通”。治病之有方也,病变则方亦变。科学选择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法,对于提升调查研究的实效性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调研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关键要见成效,要解决一些突出问题、重点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调研方式规划“活”,科学区分调查研究的类型、综合选择调查研究的方法。要明确主要问题、次要问题,哪些需要及时解决、哪些只需要了解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全面调查、典型调查还是专题调查;要根据调查任务和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丰富调研载体、创新调研形式,大胆创新,多管齐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手段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