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树立战略眼光,强化责任意识,完善日常发现、跟踪培养、适时使用、从严管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正处于个人成长的关键期,必须从严从实加强日常“田间管理”,聚焦“选种、培土、除病害”等关键环节,在选苗、育苗、管苗上下功夫,助力年轻干部“壮苗出穗”。
精确“选苗”,扩大年轻干部队伍“蓄水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年轻干部既要数量充足,又要质量优良。在玉米的生长初期,农民朋友都会选择“间苗”,把长势较差的幼苗拔出,只留下长势较好的幼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透光性和透气性,而且可以避免幼苗互相争夺阳光养分,以保证留下的都是壮苗好苗。年轻干部也同样如此,要严格把好源头关,加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廉洁关考察,选出能耐旱涝、扛风雨的“好苗”“强苗”,坚决将“劣苗”“病苗”挡在门外。要精准性引进,聚焦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干部队伍结构,摸清年轻干部底数和缺口,全面梳理掌握各行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及计划引进人才数量条件,有针对性加强储备,确保年轻干部培养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综合运用组织推荐、调研考察、统筹比选等方式,近距离观察干部的政治品行、道德品质和一贯表现,建立年轻干部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综合研判,及时将一贯表现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年轻干部发现出来。
精细“育苗”,开启年轻干部成长“加速器”。“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作物生长并非一蹴而就,不能“放任不管”,要用心用力加强过程培育,才能实现茁壮成长。要突出政治历练,把对党忠诚融入年轻干部灵魂血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凡事从政治上看待问题,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站得稳、靠得住,乱花纷扰“不眯眼”、风雨来时“不退缩”。要突出专业训练,聚焦现实需要、干部需求、能力短板,有针对性开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党的建设、安全稳定等专题培训,举办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比武、作风大优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素质。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要突出实践锻炼,定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一线“磨练”、重点工作一线“锤炼”、矛盾困难一线“锻炼”,通过递进式培养、多岗位历练,推动年轻干部走基层、接地气,在面对面同群众打交道、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磨掉稚气、练出真功。
精心“管苗”,筑牢年轻干部廉洁“防火墙”。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对于干部成长而言,监督就是最好的保护。要全过程监督监管,建立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公安、等部门互通互动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综合作用,让干部时刻自重自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紧盯新入职、新提拔等关键节点,开展廉政宣讲、任前谈话等,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要全方位关心关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让年轻干部从“怕出错”“怕担责”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要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认真落实职级晋升、干部休假、规范补助等制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要全链条树立导向,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倾向,对有发展潜力的及时放到关键岗位历练,对培养成熟的优先提拔重用;严格贯彻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干群意见大、工作实绩差且整改不力的坚决予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