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周年记:我与李祖有个约会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上余镇选调生 陈月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义乌人,我亲眼见证了李祖从无人知晓的偏僻小村成为如今游人如织的“网红村”,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是“千万工程”的缩影。国庆期间我在选调一周年之际再次来到李祖村,用选调生的视角看见了一座不一样的李祖,也窥见了乡村振兴共富发展的关窍。

  家事村事民生大小事,事事皆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熠熠初心。心系李祖的村书记村干部,硬化路面亮化村庄,吸引项目发展产业;载着乡愁的回村大学生,用热爱点燃希望,在李祖邂逅了诗与远方;世代居住的乡里乡亲,用生命诠释田野耕读的乡村文化,血脉与乡村紧紧相连……是他们坚守了热爱与初心,方能让平凡的村庄流转出不平凡的生机。作为选调生,当以热爱为引,以初心为方,熬制乡村振兴的“千金良药”。乡村基层是最能强筋骨、长才干的地方,选调生应以“追风赶月莫停留”的昂扬斗志,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在农村、在基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寻觅自己的“春山”。多点田间地头的真抓实干,少点办公室里的“舞文弄墨”,做群众的“知心人”。聊一聊“柴米油盐”,问一问“鸡毛蒜皮”,坐“热炕头”,吃“农家饭”,在“家长里短”里体悟民生大小事。

  风声雨声穿林打叶声,声声诉出“一溪水墨一城花”的如画风光。青砖伴黛瓦,白水绕芳林。步行在李祖村中,入目所见是江南风光的小桥流水,道路整洁,房舍俨然,粉墙青瓦蘸水墨,山衔落日浸寒漪,展现出一幅现代乡村“富春山居图”。作为选调生,当以理念为弦,以制度为键,谱写人居环境的“绿色音符”。通过理念引领,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思想,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做乡村风光的守护者,做浓浓乡愁的执笔人,让乡村振兴始终葆有绿色的底色。通过制度优化,落实好河长、林长制度,创新生态积分模式,激发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让乡村不再“无可奈何花落去”,让家家户户推窗便能喜迎“似曾相识燕归来”。

  食色花色如虹机杼色,色色调出“从前车马慢,煮茶缓缓归”的漫漫时光。在“蒸馏器”喝一杯清华学子的手磨咖啡,在“豌豆花”吃一碗农家面,在沙漠染坊买一件青靛布衣……李祖村通过打造文创IP,吸引农创客返乡留乡,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开辟出一方“慢慢走”的田园伊甸,仅十一期间总客流量超11万人次,经营收入达300万元,回归乡村慢生活的同时,实现了共富路的“狂飙”。选调生作为“90后、00后”的农村发展生力军,当以创新为笔,以文化为墨,勾画出创客文化的“多彩画卷”。利用自己的青春视角,以抽丝剥茧的耐心、庖丁解牛的匠心、解剖麻雀的细心,深入挖掘所在村的特色文化,和农创客一起讲好本村的乡村故事。以心系乡村的热忱、躬耕乡村的情怀、热爱乡村的赤诚,为村里松松土、育育苗,让“共富的风也吹到了乡村”。

发布人:了了晴山 发布时间:2023-10-17 08:41 收藏 阅读人次:3054

初审:汪青雷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