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湖南省长沙市、常德市进行考察调研,入校园、到企业、逛古街、进田间,行程满满当当,了解的是各方面情况,带动的是各方面的干劲,意义深远。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感悟“湖南之行”中“国之大者”重如千钧,以只争朝夕、事不避难的精神气魄,加固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框架,引领呼唤“新生代”扎根基层、勇毅前行。
向泥泞而行,从“一处水稻田”感悟“粮食安全”重如千钧。“仓廪实,天下安。”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仓”,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居全国第一,而常德的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20年居湖南全省第一。“湖南之行”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首先了解的就是春耕备耕情况,不仅进水稻田间察看秧苗培育和土地翻耕情况,还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村民亲切交流,用实际行动聚焦粮食安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扎根田间地头,从一粒种子、一亩地、一个产业、一农副产品中,感悟和践行事关国家和民生的“国之大者”,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人民利益,有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并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沉着应对风险挑战,用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向文育而行,从“一所师范学校”感悟“立德树人”重如千钧。“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第一站选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不仅看重这里走出了一大批革命先辈,见证了我们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是开展党员教育、师范教育的生动教材,更看重其充分挖掘红色校史资源,深刻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恰逢该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座谈并发表讲话,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五年后再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加快吹响教育强国的号角。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红色资源、接受红色洗礼,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为民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刻践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施教理念,抓好“后继有人”大计,下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先手棋。
向发展而行,从“一家科技企业”感悟“对外开放”重如千钧。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时,了解了长沙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巴斯夫杉杉是近年来湖南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外开放典型案例,得益于德中两国企业“联姻”,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吸引全球新质生产力“持有者”安家落户,促进更加高水平对外开放。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设限制、不设框架,主动突破“惯性思维”“经验模式”思想瓶颈,始终用发展的、动态的、可持续的眼光研究实际工作,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解决制约发展的难点堵点。巧用“他山之石”、对标“先进榜样”,紧密结合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机制和模式,顺利用“思想大解放”催化“生产力大解放”,不断提高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