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沟村位于陕西省吴堡县郭家沟镇西部。全村共394户968人,常住人口225人。近年来,于家沟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实”字当头,聚焦组织建设,开展数字治理,坚持产业先行,从过去贫穷落后的“干沟沟”转变为远近闻名的“金窝窝”,奋力绘就群众美好生活“新画卷”。
聚焦组织建设,凝聚发展合力。
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筑牢坚强堡垒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夯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基础,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一是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群雁高飞头雁领。”坚持抓党建强队伍,选拔任用“领头雁”任建成为村支部书记,在村内铺新路、开沟渠、建工厂,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绘就村子发展心蓝图。将年轻党员、优秀人才纳入村发展的后备人才库,进一步充实队伍力量。二是坚持红色引领,激发干群活力。一方面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组织开展“强党性、守廉洁”、过“政治生日”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牢记初心使命、立足岗位做贡献。另一方面组织村民开展端午节包粽子、新民风表彰、春节闹秧歌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凝聚力、归属感。三是践行“枫桥经验”,提升治理效力。将基层党的组织和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常叩百姓门,常听百家话,常解小矛盾,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开展数字治理,消除治理盲点。
打造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为于家沟村乡村治理装上了“智慧大脑”,使全村乡村振兴工作有治更有智。一是让治安防控可视化。在公共区域、交通路口、产业基地以及农户家中40余处重要点位,安装了“平安乡村”摄像头,做到了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全覆盖。二是让乡村治理信息化。村内设置了大喇叭、云广播平台。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时事新闻、村内近期工作要务,做到了“门内尽知门外事”。三是让村级服务人性化。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智能手环为载体,为老年人安全保驾护航。为村内孤寡老人佩戴了智能手环22个,设置电子围栏一键报警,以便作出相应的应急处置。四是让档案资料智能化。将乡村振兴纸质档案资料600余份上传数字平台,实行数字化管理,方便档案资料监督完善、快速查阅、规范保存。五是让政务公开常态化。数字平台开发了“公示栏”和“随手拍”功能。方便村民用手机了解到村工作动态。同时,通过手机随手拍照片,上传平台反映问题,形成网络“问题墙”和“回音壁”,实现党群共治、全民参与乡村治理新模式。
坚持产业先行,谱写强村富民篇章。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于家沟村立足郭家沟镇“产业新镇”发展定位,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于家沟村集体产业有养羊场、粉条加工厂、千亩青梨、千亩高标准农田、高密度玉米地、山地苹果,全部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
于家沟村洋芋粉条加工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总占地2000平方米,共投资150.26万,向本村14户技术农户进行承包,使每户每年增收3-5万元。
2022年4月28日,“吴堡青梨”成为吴堡县第一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目前,于家沟村已平整1400亩宽幅梯田,全部栽上了青梨苗,青梨基地带动劳动力85人,获得劳动报酬约98万元。
于家沟村走出一条多产业循环发展之路,产量达到17万斤的玉米、青梨基地套种的黑豆、粉条加工厂的粉条为养羊场提供了饲料;羊场粪便为玉米、青梨、农田、苹果基地提供了肥料;千亩高标准农田种植的小麦供应于幸福院,土豆又保障了粉条加工厂原料的质量。产业集约循环、资源永续利用,于家沟村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增收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