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基层党组织要想写实“警示教育”这篇命题文章,当如“书法家”般在一笔一画中让作品“形神兼备”,用“遒劲笔锋”展现共产党员“俊逸风骨”。
一笔一画“力透纸背”,在“学”与“悟”中“挥毫泼墨”,以案促思“守规矩”。“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要想让“案中人”在“身边人”心中“起涟漪”,就不能“大锅炖”或者“一锅出”,要针对“身边人”岗位特征、可能会受到的诱惑类型对相关部门整合的案例进行“精汇编”,形成符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案例数据库”,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日常学习载体,按照“案中人”行业、“案中事”属性、“案中镜”种类进行“精准施教”,将“身边人”能够“看得见、触得到”的典型案例,融合《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理论进行深度剖析、深层解读、深入拓展,以“知识竞答”“实践演练”的方式引导基层干部在原原本本学、新旧对照学、逐字逐句学中对党的“六大纪律”、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等内容“学思践悟”,确保基层干部在解答“为什么”的过程中品尝“原理本味”“真理至味”,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让思想浸润向更深处漫溯。
一横一竖“一以贯之”,在“供”与“需”中“鸾翔凤翥”,以案促学“淬风骨”。“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时代迅速发展,人们的接受需求不断变化,要想让警示教育做到“实”之有“效”,就要“多点开挖”凿深井,巧解“以案促学”的“活”字锦囊,方能写好警示教育“全篇文章”。基层党组织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传统讲堂”“线上讲堂”“实景讲堂”联动起来,在“传统讲堂”授理论,在“线上讲堂”拓深度,“实景课堂”延广度,综合运用违法违纪警示录、忏悔录、警示教育片以及警示教育基地等开展好警示教育近距离、全景式“现场课”,通过案中人“现身说法”让基层干部“如临其境”,通过“案例剖析交流”“案例心得撰写”“案例漫画选配”等方式帮助他们找准症结、查实“病灶”,引导基层干部在案例学习中“揽镜自照”,做到时时、处处、事事“不越界、不逾矩”;针对乡村振兴中的容易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实践问题,助力基层干部通过案例学习做到思想上对党和人民“清澈见底”、在行动上对实践工作“实干笃行”、在交往上将规矩纪律“铭记于心”,将党规党纪视为带电的“高压线”,常敲思想警钟、常存敬畏之心、常绷纪律之弦,在乡村振兴崭新的赛道上做到“为之有道、为之有理”。
一撇一捺“笔锋遒劲”,在“知”与“行”中“久久为功”,以案促改“净生态”。“以案促改”,要抓住“改”字关键点,还要聚焦“恒”字发力点,抓实以案促改是全面从严治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基层党组织要环环相扣写实警示教育“全篇文章”,就要在深入剖析典型案例所涉及的对象、领域和要素等情况浓墨重彩写好“为群众办实事”的“奉献篇章”,将“以案促改”融入“服务为民”的生动实践之中,引导广大基层干部以“案中人”为鉴,在乡村振兴的远大征程上,聚焦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主动对照典型案例的违纪情况和违纪事实检视自身,反思自己在思想上、言行上是否有“危险因子”萌生,进而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在“建章立制”中“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自觉消除“顽瘴痼疾”,自觉清扫“思想尘埃”,确保“以案促改”见真章、出实效,将忠诚、干净、担当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各项具体行动上,以“鼎新革故”的探索精神求得为民践履的“最新解”和“最优解”,确保基层干部把警示教育的“成果”化作“春风雨露”,滋润民生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