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是江苏扬州下辖县,地处江苏承南启北、中心节点区域,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多种独具特色的蔬菜,这些蔬菜不仅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还承载着宝应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饮食传统,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选调入职已近三年,从初到宝应时对这些特色蔬菜的好奇与赞许,到逐渐融为生活、学习的一部分,这些看似平凡的“小蔬菜”,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大滋味”,早已成为我工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荷藕之韵,映照清廉自律与实践深耕的“并蒂莲开”。宝应的荷塘四季皆景,而荷藕更是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每当夏日,荷叶田田,荷花竞相绽放,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之姿,不仅装点了自然之美,更以其独特的象征意义,成为我们年轻干部学习的典范。在基层工作中,我时常被荷藕的这种精神所触动,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环境,各种诱惑和挑战层出不穷,如何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坚守原则,不为名利所动,成为年轻干部必须面对的问题。荷藕的清廉之姿,提醒我要时刻保持内心的纯净,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成为群众心中可信赖的“清廉守护者”。荷藕“全身皆可用”的价值,启示我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无论是撰写调研报告,还是参与农事活动,我都力求做到既“上得厅堂”,又“下得田坎”,努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这种“能文又能武”的能力,正是我们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
慈姑之韧,铸就谦逊坚韧与勇于担当的“坚实基石”。如果说荷藕是宝应的“名片”,那么慈姑则是这片土地上的一股“清流”。它虽不如荷花那般耀眼夺目,却以其独特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成为当地人民餐桌上的“常客”。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我们如同慈姑一般,虽不起眼却至关重要,承载着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作用”,我时常以慈姑为镜,提醒自己要保持低调谦逊的态度。做群众的“小学生”,听群众的“真心话”,“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断在落实工作的“最末端”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汲取营养,让自己“接地气”“有底气”,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正如慈姑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够茁壮成长一样,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遇到挫折时不轻言放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去克服每一个难关,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黑菜之巧,启迪适应环境与持续学习的“前行之路”。冬日的宝应,黑菜以其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点缀”着家家户户的餐桌。这种能力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基层工作中同样需要具备快速适应各种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还是复杂的工作任务,我们都要能够迅速调整状态,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这种适应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更能够让我们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乘风破浪”。黑菜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特质也提醒我要注重“内涵建设”,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更要注重“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和使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年的选调生涯,让我从“小蔬菜”中品味出了“大滋味”,荷藕的清廉、慈姑的谦逊坚韧、黑菜的适应与成长……它们以各自独特的生命哲学,教会了我如何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茁壮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这些“小蔬菜”为镜,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为宝应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