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隙沉舟”,出自《关尹子·九药》,意思是小小的缝隙就可以造成一艘船只的倾覆,比喻小差错能酿成大灾害。其中蕴含的关于慎微的哲理,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无数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案例表明,“身边人”沦为“案中人”可能只是源自思想的一次小松懈、小动摇、小拐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党员干部要谨遵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慎终如始学好党纪党规,充分认识“小”与“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在“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中修炼党性,成为一名干净干事的好公仆。
自重慎欲,管住“小爱好”。厦门远华集团特大走私案主犯赖昌星曾说过一句“名言”: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事实上,正是通过满足当地领导的各种“爱好”,赖昌星将许多干部拉下水。在现实生活中,“投其所好”往往是有心人谋取私利的“敲门砖”,尤其是当领导干部沉溺诸如玉石、字画收藏等容易聚财敛财的小爱好时。为避免小爱好带来大麻烦,党员干部要时刻拉紧党纪安全绳,正确认识、理性对待个人爱好,一方面做到爱之有度、好之有道;另一方面,培养健康向上的爱好,将个人爱好与党性修养、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我。
自省慎初,拒绝“小意思”。“一点儿小意思”是人情往来时表达“礼轻情意重”的客套话,然而放在领导干部身上就成为了腐败的诱因。诸如一包烟、一张卡、一个红包的“小意思”,逐渐让他们放松警惕、丢掉原则,从“破规”到“破纪”再到“破法”,最终在犯罪深渊里越沉越深。在党纪学习教育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争取在深学深悟中形成“发乎于心、现乎于行”的纪律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认清“小意思”的真面目,不因“小甜头”而欣然笑纳。
自警慎友,远离“小圈子”。小圈子虽小,但危害不小。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搞起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任人唯亲、拉帮结伙、排除异己。有些党员虽然自己不拉小圈子,但因为手握权力而成为有心人拉拢的对象。一朝交友不慎,就极易“朋友圈”变“腐败圈”。如何避开“小圈子”陷阱,关键在于把牢交往关,一方面要谨慎交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损友益友,多与清者话天下,远离狐朋狗友,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另一方面要谨慎相处,把握好交往尺度,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拒绝团团伙伙,清清白白会挚友,清清爽爽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