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选调之路已三年有余,三年来的工作成果或许不“显山露水”,唯愿所作所为能如春日绵绵细雨,滋养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在基层选调的成长之路上,我经历了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深刻蜕变,在每一次的攀登和回望中,领悟着为民服务的爱与责任。
在“青山初识”之时看山是山,以“青春浩气走千山”之志“不畏浮云遮望眼”。怀揣深耕基层理想的我褪下“书生气”完成身份转变,以赤子之心听山间风声雨声与群众心声。春季同村民们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下好防汛抗旱“先手棋”,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未雨绸缪”的必要性;夏季做好农田灌溉“水文章”,护学生安全织密防溺水安全网,我逐渐掌握“入户”“巡库”最佳路线;秋季打好秋收“保卫战”,筑牢山林“防火墙”,我学会识别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于冬季开展温暖“敲门”行动,拧紧冬季“安全阀”,我在保障民生工作中努力践行着“人民至上”的使命。在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中,与身边同志和群众“青山一道同云雨”,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在“雾岭迷思”之际看山不是山,怀“桃源望断无寻处”之惑“千里云山何处好”。基层山间云雨变幻,我行进的步伐日益沉稳却也偶尔步履“似浮萍”,因工作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微妙、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如入“山霭苍苍望转迷”处不知何往。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遇到紧急情况加班是基层干部工作常态,犹记得当时疫情和洪水期间,为保万无一失全体镇村干部“连轴转”,在高压下两个月没回家的我当场“破防”。在对上对下的沟通协调上,大脑需要时刻在线以“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基层“人情社会”复杂性与温情的交织也常让我感到纠结和苦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是每个基层选调生的不懈追求,但面对群众需求的多样化、政策的执行、资源的分配等方面的挑战和差距,我也会“远望层山隔重雾”般茫然无措。
在“水穷云起”之间看山还是山,蕴“何妨吟啸且徐行”之悠“孤帆一片日边来”。在学思践悟的基层征途上,看山仍是山,却已非初见之山,身在基层就要扎根基层的信念已深入我心。以问题为导向破初见之浅识,我逐步领悟基层工作的“万变不离其宗”之道,分清主次探索高效工作新路径;以群众为导向见山中之真谛,秉“爱人者,人恒爱之”之心,我从点滴小事做起,不问归期问初心;以需求为导向探未来之方向,承“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志,在新征程上做虚怀若谷的不懈奋斗者。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我将以“踏遍青山人未老”之姿自信从容地走在这条平凡却充满意义的道路上,和基层干部群众“同舟共济扬帆起”,让最是人间烟火气的基层“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