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共产党员的“痴傻” 引领人民的“密码”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委组织部 王凯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发布视频《唐八十密码:1→37→80000》,讲述了一位如旱柳般质朴坚韧的村支书唐八十,数十载带领村民与沙漠斗争、绿化乡土的感人事迹。唐八十痴傻憨厚、坚忍不拔的性格特质恰恰是他能够坚持孤身与沙海抗衡、奉献一切为人民谋利的原因。这股“痴傻劲儿”,在雷锋、焦裕禄、黄大发、毛相林等楷模身上都可以看到。也正是凭借这股“痴傻劲儿”,中国共产党人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一个又一个彪炳千古的人间奇迹。

这股“痴傻劲儿”,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具象表达,最能彰显党员立场宗旨。面对一年增加四五十米的沙地,牧民都选择“搬到甸子里去”,只有“痴傻”的唐八十选择正面迎接风沙的挑战。面对这漫漫流沙和严峻的气候,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谁也没有底,唐八十自己拿出了全部家当,投在了前途渺茫的植树固沙上。唐八十之所以这么“与众不同”,就是因为他常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不谋私利者,不计较个人的投入与产出,计较的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者、民之大幸”,算的不是个人账,而是民生账、整体账、长远账,甘于付出一切也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唐八十和焦裕禄一样,真正做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用数十年的行动让共产党人的立场宗旨具象化。

这股“痴傻劲儿”,是“愚公移山、事在人为”的实践行动,最能创造非凡人间奇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在不屈不挠地同自然灾害作斗争,这种伟大的“愚公移山、事在人为”的民族精神在唐八十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硬是凭着“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被黄沙欺负死”的“痴傻劲儿”,他为牧民、为后人、为家乡留下了千亩“绿色庄园”。艰苦的治沙生活,让坚韧的唐八十也产生了“撂了”的想法,可“身后还有六七百人”的责任,又让他选择拿出全部人生与沙地死磕到底。可贵的是,他没有一味硬干蛮干,而是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土方法”,先固沙、再植树,在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生态多样性,从根本上重造了生态系统,为后世留下了一座“绿色金库”,创造了科尔沁沙地上的人间奇迹。依托绿色生态,当地又发展林间经济,增加牧民收入,“痴傻”的唐八十在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渠道上却先人一步,回过头来看,才知道这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这股“痴傻劲儿”,是“以心换心、以身作则”的无声感召,最能团结人心带领群众。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行动。治沙伊始,没人愿意跟随“痴傻”的唐八十治沙。憨厚的唐八十就用日复一日的行动、一点一滴的效果、数十载如一的坚持,既不说“给我上”,也不喊“跟我上”,而是以无声的方式感召着身边家人与群众。唯有身体力行的坚持能打动人心。1945年6月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讲道:“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唐八十用了三十多年的固沙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被他的“痴傻”感染,广大牧民成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忠实践行者,科尔沁沙地上的绿心日益扩大。

刘伯承同志有一句名言:“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为什么不跟别人走呢?”看完唐八十的故事,人们都能给出答案。如果有这么一位“痴傻的”党员,愿意为集体、为家乡掏空家底、奉献一切,留下一笔泽被后世的财富,不跟他走,自己岂不是真正的“痴傻”?

发布人:等着阳光凯旋 发布时间:2024-9-7 17:09 收藏 阅读人次:3688

初审:向阳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