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党课作为“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环节,是开展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上好一堂党课要找准需求、创新方式、跟踪问效,切实让党课更对党员“口味”,成为汲取养分、锤炼党性的“知识盛宴”。
“找”准党员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党课“味更足”。党课与传统课堂一样需要分门别类,让每名党员都参与其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真正成为党员干部成长的“营养餐”。所以开发党课要加强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党员队伍真实情况,根据党员差异化特点和实际需求精心挑选、用心打磨教学内容,一是要突出“党味”,坚定党课政治性,及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最新指示批示、本级党委政府作出的部署,引导党员干部与时俱进;二是要突出“真味”,丰富党课多样性,结合党员需求,制定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有针对性的党课菜单,让党员“按需点菜”,将“大锅饭”变成“自助餐”,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培训方式,打造“多样式”课堂让党课“味更鲜”。党课始终是我们党血脉相承的教育方式,长征途中金沙江畔、雪山草地,那时“党课课堂”随处可见,延安圣地窑洞课堂、枣园夜校,同样备受欢迎。一堂好的党课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党员爱听、不走神乃至回味无穷,不妨打造“多样式”课堂突出教育培训“趣味性”。开展“分享式”讲堂,深入挖掘身边榜样,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激励党员“同频共振”;开展“沉浸式”学堂,深入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利用VR、AR等技术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以史育人”的作用;开展“擂台式”课堂,组织“党课大赛”激发创作热情,让党课走“新”又走心;开展“线上式”学堂,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微党课”,引导党员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让党课“易消化”,提升培训质效。
“强”化追踪问效,注重“实效式”培训让党课“味更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课成效如何,最终还是要在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推动事业发展中检验。所以在党课授课后,一是要紧盯授课质量,让党课带“辣味”,制定下发《党课授课质量评估表》,对授课讲师的教学内容、授课方法、语言表达、课堂效果进行打分,并将学员意见建议如实向授课讲师反馈,协助讲师不断完善党课内容;二是要紧盯成果转化,让党课带“甜味”,根据不同教学情形,进行现场问答、交流研讨等随堂测试,引导党员积极思考、主动发言,针对为民服务、履职赋能等课程,安排课后作业检验学习成效,切实让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更好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让党课“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