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在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健全落实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机制,分级分类抓好学习培训。实践充分证明,强化农村党员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展现农村党员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党的坚强领导。新时代新征程,基层党组织要用好“三道加法”,通过贴近农村实际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的教育方式,以及强调实践锻炼的培养路径,不断激发农村党员的创业热情和奋斗精神。
借“经典讲授+乡土案例”融合,促理论武装“深扎根”。农村党员队伍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其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对农村发展步伐影响深远。针对党员群体结构多元、学习需求多样的现状,基层党组织需创新教育模式,融合“经典讲授+乡土案例”,让理论学习更加贴近实际、深入人心。一方面,结合农村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授,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农民党员听得懂、能领会的“乡土话”。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本地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案例,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教材,通过讲述农民企业家创业故事、乡村振兴示范村变迁历程等,让党员在学习中产生共鸣,激发其内生动力。这种“接地气”的学习方式,不仅丰富了党员教育的内涵,也为党员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使党员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
凭“实战模拟+田间课堂”结合,助技能提升“深锤炼”。农村党员教育不仅要求“学得好”,更强调“干得好”。基层党组织应紧扣农村工作实际,结合“实战模拟+田间课堂”,为党员打造技能提升的实战平台。一方面,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乡村治理能手等,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党员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如电商销售、农村合作社管理、矛盾调解等,让党员在模拟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将课堂搬至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教学,让党员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经验,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同时,鼓励党员参与乡村规划、环境整治等工作,通过实践锻炼,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中练、练中学”的模式,让农村党员在实践中快速成长,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多面手”。
依“反思研讨+群众评判”并进,引思想升华“深觉醒”。农村党员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党员的思想境界,强化其服务群众的能力。为此,基层党组织需融合“反思研讨+群众评判”,推动党员在反思中成长,在群众监督中实现自我超越。一方面,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鼓励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反思不足,分享感悟,通过思想的碰撞,激发新的灵感和动力。另一方面,建立群众评价机制,让群众成为党员教育的“阅卷人”,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群众对党员服务态度、工作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评价,作为党员教育成效的重要参考。这种“内外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仅促进了党员的自我提升,也增强了党员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点亮了党员思想升华的“领航灯”,确保农村党员教育“步步深入”,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