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见字如晤,展信舒颜!
近来,时常有人问我“你今年锻炼期满了吧”,这让我不由想起三年前的你,在准备选调面试的那个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天,你思考着“初入基层会面临的三关九难”,憧憬着“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期待着“三年后会是什么模样”。此刻,我想放下手头的工作,带你回溯这三年的宝贵时光,解答你内心的疑惑。
你说:我能成为“自家人”吗?
2022年8月19日,是你与这里的第一次相遇,那天,载你的车几经兜转,抵达陌生的山村。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却有袅袅人间烟火气,没有霓虹灯下的浮华,却有浓浓乡土人情味,你告诉自己“这里就是你的‘梁家河’”。初来乍到,同事对你这个“名牌大学生”客客气气,操着“塑料”普通话问东问西,你感到很温馨,却又感觉热情的语言里透着几分生疏与距离。于是,你开始主动出击,消除隔阂。走村串巷时,你尝试“土腔土调”与村民“拉家常”;政策宣讲时,你将“书面语”化为“大白话”,用“身边事”诠释“新理论”;调解矛盾时,你磨破嘴皮让双方“握手言和”……渐渐地,大家对你的称呼从“李主任”变成了“小李”“超哥”“超超”,你明白,称呼转变是距离的拉近,更是肯定与信任,你暗下决心,一定要当好“自家人”,建设好“咱们家”。
你说:这份工作我能做好吗?
抵达之前,你已经做了思想准备,甚至请教了很多前辈,但当真正接手工作时,你发现问题远比你想象中复杂。没记错的话,你撰写的第一篇新闻稿“空洞无物”,你参加的第一次理论知识竞赛“无功而返”,甚至你第一次发放新春慰问物资时“手忙脚乱”……失败成为了你初入职场的常态,幸运的是,你没有怀疑自己,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持续“奔跑”,自信会变得更好。记得报告撰写时,字字思量、句句斟酌的“挑灯夜战”;记得疫情防控时,挨家挨户拨打电话询问情况;记得暴雨来临时,紧急排险迅速转移村民。时间终究没有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你撰写的工作心得登上了共产党员网,你拍摄的党课宣传片获得市一等奖,你牵头完成了乡镇履职事项清单试点工作。你告诉自己,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所有挫折、失败都将成为不断成长和成熟的宝贵财富。
你说:我能给这里留下什么?
这三年,你时常在思索,能给这里带来什么变化?你学的是工程专业,与乡镇实际所需相差甚远;作为外地人,你也没有能力去申请项目与资金。于是,你开始尝试盘活“现有资源”。你主动联系各高校,成功邀请到湖南大学暑期实践团队为这里的文旅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你利用团市委邀请大学生“返家乡”开展政务实践的机会,组织他们为留守儿童提供阅读分享、作业辅导、知识科普等活动。你学习视频拍摄技巧,用短视频传播湘军文化、宣传特色面食、推广民俗文化。你发动年轻伙伴成立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编辑部,年度撰写新闻稿件137篇,用笔尖展现这里的精彩故事。你及时使用选调生经费,为空巢老人、贫困儿童、残障人士送去温暖……有人问你,这么努力值吗?你说,你是这片土地的一分子,付出再多都值得。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没有一帆风顺,只有风雨兼程,却也收获满满,希望能够解答你的困惑。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愿你我不恋过往、不畏将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写好故事的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