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征程中,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肯干、实干、苦干”三种精神,勇挑重担,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让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以“肯干”为前提,多一些“积极主动”,激发内在动力,推动全面深改“落地生根”。肯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对改革事业的高度认同和全身心投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肯干意味着摒弃消极等待、敷衍塞责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改革工作中。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各种未知和挑战。只有那些真正肯干的人,才会在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一些地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时,工作人员积极响应,主动学习新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流程,不怕麻烦,不怕辛苦,努力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正是这种肯干的精神,使得改革能够顺利推进,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肯干也是一种担当精神的体现。改革往往涉及到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可能会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和阻力。但正是因为有了那些敢于担当、肯干实事的人,改革才能够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前推进。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甘愿付出更多的努力。
以“实干”为关键,多一些“脚踏实地”,筑牢坚实根基,推动全面深改“遍地开花”。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实干是将改革蓝图转化为现实的关键环节。实干意味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改革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协同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具体问题入手,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革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关乎着改革的成败。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才能确保改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推进精准扶贫改革工作中,广大干部深入贫困地区,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正是这种注重细节的实干精神,使得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奇迹。此外,实干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实干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改革的最终胜利。
以“苦干”为保障,多一些“吃苦耐劳”,锤炼坚强意志,推动全面深改“硕果累累”。苦干,是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在一些艰苦的改革工作环境中,比如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工作人员面临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但他们不畏艰辛,以苦为乐,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改革事业默默奉献。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无数扶贫干部扎根基层,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他们顶烈日、冒严寒,走村串户,为了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正是他们的苦干精神,让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苦干也是一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这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在改革的道路上,虽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苦干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