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过,竹声似浪,稻海翻涌。站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新奇、紧张的情绪涌上心头。入职刚满一年,我便根据组织的安排,从“办公室小王”变成了“驻村小王”,踏上了到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英城街道长岭村锻炼的新征程。
“住”村立体看农村
“我要怎么熟悉这里,我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走进山里,我的内心是迷茫的。为此,我也请教了许多驻村的前辈、同事,期望能快速找到答案。然而,村情不同,答案也会有所不同。于是,我只好尽快平息下这份急躁的情绪,从小事做起,与当地村民“同吃一锅饭、同饮一缸水” ,感受着农村的大小事。
我看见了立体的农村风貌,既有干净整洁的主干道、错落有致的田野,也有潮湿阴暗的人居巷道、布满泥土的黄砖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变化,但依旧任重道远。我看见了朴实勤劳的村“两委”干部,既有在办公室学习电脑操作、填好“台账”的时刻,也有下到田间、到各家各户中,用当地方言关心问候、解决民生小事的模样。民生细微处,尽显关怀情,乡村工作既要规范严谨,心底更应有对这份乡土的热爱。我看见了生活困难的村民,他们有的是年幼失去父母的儿童、有的是身患重病的年轻人、有的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还有的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坚韧淳朴如他们,依靠着微薄的低保收入生活,却依然会亲切地问候“要不要进来喝一杯茶”。乡村帮扶,承载着帮助困难村民的使命,到村任职选调生更要积极有为。
以“小”促大“助”村
观察探索后,我尝试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参与到村内各类大小型事务中。要找准专业优势,多写、多探。从写一篇总结开始,画出2024年长岭村务的时光画面,记下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的坚实步伐;从协办一项检查任务开始,条分缕析整理村情材料,分门别类存档村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文件,在“干”中“学”村情。 要走进田野乡间,多听、多看。从走进一户户低保户开始,听人民之需、知人民之盼、记人民之困,了解不同困难对象的实际情况,探究帮扶的重点和难点;从组织带队完成一个村小组的人居环境整治开始,深入村民屋前门后,让整洁、卫生、安全的理念走进村民心中,为村民还原一个“竹香飘扬、怡然自乐”的山水田园。要勇于担当作为,多试、多干。从独立承办一项业务开始,配合做好党建业务工作,切实做好党员带头作用,促进党建业务与基层治理交汇相融;从联结一项帮扶资源开始,搭建派出单位和选调单位之间的连心桥,让“局”和“村”实现“双向奔赴”,举办闲置衣物冬日捐赠活动,送“衣”入户、送“暖”入心。
这许多个“一”,是作为到村任职选调生的我迈进乡村振兴大门的第一步。前方还有很多个“一”,还在等待我前行。
纵深兴乡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工作的落脚点在于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振兴”才能落到实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到村任职选调生力量虽有限,却也能多思考、多提议。
在工作中多调研,我发现长岭村虽然有黑皮冬瓜、麻竹笋、桂花鱼等特色农产品,但尚未形成独立品牌,缺乏推广渠道,农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扎实利用好农村供销社、电商等新渠道推广,是助力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调研中多思考,我发现长岭村紧挨特色自然风貌景区宝晶宫,周边文旅资源丰富,且比邻高铁站、高速路口,但农房风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村内农房、道路主要用于自住和基本的农业用途,具有商业性质的特色地带建设尚未成型。我们可以从写好一份规划方案做起,紧握手中的“笔杆子”,为乡村振兴谋新路挖掘更多“新点子”。在思考中多实践,作为英城街道2024年“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长岭村宣传口较为局限,主要依托官方媒体传播,自媒体渠道的推广较少。作为村里的“新鲜血液”,我们要不断帮助乡村拓展宣传方式,以更客观、更全面、更生动的内容,帮助村民记录“乡愁”,传播“长岭好声音”。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肩负着乡村振兴使命,站在“新起点”,我们有很多“新事务”可作为。漫漫前行征途,要行所当行,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