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先锋印记·难忘瞬间

安徽城父:发展家庭农场 “犇”向乡村振兴路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人民政府 李保汉 何浩然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王元村,张保同家庭农场正以蓬勃之势发展。该农场不仅在养殖和种植产业上取得显著成绩,还通过创新的生态循环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5-2-18 15:26 上传
下载附件 (960.52 KB)

走进张保同家庭农场,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养殖区,100头牛和89只羊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充足的活动空间。张保同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农场,仔细检查每一头牲畜的健康状况。他告诉我们,为了保证牲畜的品质,他选用优质的饲料,并且严格把控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温度。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这些牛羊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成为农场经济收益的重要来源。

2025-2-18 15:26 上传
下载附件 (848.44 KB)

与此同时,张保同还承包了300多亩土地,种植了小麦和玉米。从种子的挑选、播种的深度,到后期的田间管理,他都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每到收获季节,金黄的麦浪和饱满的玉米彰显着丰收的喜悦,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张保同家庭农场最具特色的,是其形成的生态循环产业链。以往,小麦秸秆在收割后大多被焚烧或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张保同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积极带动周边村民进行小麦秸秆收储打捆。在收割季节,村民们将秸秆收集起来,打成整齐的草捆,运往农场用作养殖饲料。而牲畜产生的牛粪,经过发酵处理后,被当作优质化肥,回馈给土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这种循环模式不仅降低了养殖和种植成本,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025-2-18 15:26 上传
下载附件 (1.9 MB)

凭借着科学的管理和创新的经营模式,张保同家庭农场一年收益可达40万元左右。但张保同并没有满足于个人的致富,他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毫无保留地向身边群众传授养殖方法。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养殖和种植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

2025-2-18 15:26 上传
下载附件 (1.06 MB)

张保同家庭农场的成功,是城父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城父镇积极鼓励和支持像张保同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助力他们做大做强。同时,还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邀请专家为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这些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还促进了农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2025-2-18 15:26 上传
下载附件 (927.65 KB)

未来,张保同表示将继续扩大养殖和种植规模,探索更多的循环农业模式,尝试种植一些高附加值的农作物,进一步提升农场的经济效益,为城父镇的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相信在张保同这样的新型农民带动下,城父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发布人:共我良川 发布时间:2025-2-18 15:27 收藏 阅读人次:9443

初审:杰瑞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