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共生长,不负好春光。作为选调生的我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南镇潘岗村已半年有余,从最初的迷茫慌乱到如今的坚定从容,基层教会了我成长就是要在直面实际问题中经风雨、见世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壮筋骨、长才干。褪去“书卷气”,染得“泥土香”,在基层的沃野,我从摸爬滚打中收获经验,从喜怒哀乐中见证蜕变,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奋斗印迹。
追寻“真理香”,心有所信,方能远行,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理论自信迈向新征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什么是信仰?是革命先驱们坚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执着信念,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铮铮誓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每当工作闲暇之余重读党史,我都会一遍遍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保持本真”。真理之光能照亮前行的路程,理想之火能点燃奋斗的步伐,时代的每一次波涛翻滚,都有青年击楫中流、勇立潮头。作为选调生,既要仰望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也要敬畏我们心中崇高的真理信仰,在日复一日的常规动作中不磨灭热情,在急难险重的特殊情况里迎难而上,时刻将民之所“需”放心上,于宝贵的青春时光书写属于自己最热血沸腾、神采飞扬的篇章。
追寻“泥土香”,扎根沃土,努力生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追求迈向新征程。“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初到农村,由于经验不足,总会在接触村民时畏首畏尾,遇到复杂问题便手足无措,但只有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才能找到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办法。驻村以来,我跟着村干部奔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医保收缴、土地二轮延包、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春耕备耕,一条条政策文件里的“专业名词”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场景,也成为我走村入户、宣传政策时的“口头禅”。从最开始听不懂方言,到用蹩脚的“乡音”与村民“话家常”“说政策”,我逐渐学会了在“家长里短”的小事中,以“自找苦吃”的方式融入村民。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年,于我而言,也是继续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学习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的一年。“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只有经历过真实的历练,才能掌握基层工作技巧。在农村这所“大学”,要持续学习,加深对基层社会的认识,学会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本领才能,才能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追寻“汗水香”,实干担当,拔节孕穗,以“点点星火汇成炬”的奋斗姿态迈向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随着基层治理对规范与效率的要求提升,在村工作也愈发呈现出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特点,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基层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专业长项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鸡毛蒜皮”的问题中,直面矛盾不回避,应对挑战不退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时间会将努力沉淀。作为选调生,在乡村的广阔天地、在基层的点滴实践中,要不忘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勇于在千头万绪的小事中“挑担子”,善于与经验丰富的老干部“结对子”,敢于在集体协作中“搭班子”,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挥洒汗水,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青年干部。